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汇报
论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其对策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如何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已经成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题。本文根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现状及生态环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同时,描述了以上三种森林的质量状况,简略分析了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并从高新技术的使用及参与森林资源数据库建立、有的放矢,综合提高、全民参与机制的建立、建立土壤数据库,、生物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及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面对森林可持续经营战略及对策做了相应阐述。
关键词:森林可持续发展;天然林;公益林;人工林
森林被喻为地球的“心脏”,每天约消耗掉39.9亿吨二氧化碳,泵出27.9亿吨氧气;森林就像一个天然的屏障,竭尽所能的减少如二氧化硫、有害菌及微生物、噪音、粉尘等对人体的伤害;同时,还担负着环境气候的调节、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维持物种丰富度的生态责任;除此之外,它还为人类提供木材、药材、果类、草料等生产生活材料。然而,近25年来,全球森林面积消失了1200多万平方公里,比中国领土面积还大近三分之一。地球已经开始“心力衰退”:气候异常、物种减少甚至有的可能已经灭绝、水土侵蚀及水土流失等现象愈发突现„„。如何保证森林在维持自身小系统和大循环平衡的前提下提供人类必须品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国讨论研究的热点,而森林可持续经营作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及焦点已经上升到亟待解决的新高度[2]。
森林可持续经营定义。就是为了获得森林在质量和数量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的同时持续地满足人类所需的产品和服务而采取的经营措施[3,4]。
1.中国森林现状
1.1中国森林覆盖率变化
森林资源第八次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面积总体是呈现出数量和质量双增长的阶段。
[5]虽然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一直在遭受着巨大的破坏,一是因为我国是农业发展国,为了满足农业生产,以毁灭林地方式进增加农业耕地面积;二是我国是封建君主社会,历代君王及权贵都会首选大径级有价值的木材兴建土木;朝代更替,耗用大量原始森林制造冷冰器。据中国林学会回推分析,到2000年前的汉朝时期,森林覆盖率已经降到50%以下,而到明末清初时,森林覆盖率已经下降到21%【6】
;三是近代历史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日两国的战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也耗损了大量森林。70年代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只有6%。
1从古至今,虽然历朝历代也有对森林进行过保护,也进行了营林,但终究经验不足,认识不深,森林的缓慢增长难敌森林破坏的进度。
1.2中国森林质量概况
中国森林质量总体较差,本文根据森林的生境脆弱程度,将森林划分为天然林、公益林及人工林。
我国现有天然林分布不均,破坏程度高,北方大径级高价值的林木已经所剩无几;南方则以中低产林改造为“合理”借口,将可触及的天然林或是皆伐或是择伐,导致除了远不可达的林地之外,人力可及范围内的天然林基本都遭受了破坏。最终,影响和降低了整个天然林的生态作用[7]。
公益林作为保护脆弱生境的天然屏障,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旨在对公益林进行保护及开发。但目前,法律及保障措施都还不健全,很多距离村庄近的公益林被盗伐;补偿机制只针对数量补偿,没有进行质量补偿;公益林中天然林占比少,树种少,组成简单,有些地方没有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乡土树种,导致造林不成功。再者,我国公益林经营管理粗放,没有根据其功能进行适宜的经营措施,同时也缺少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当下,我国公益林承担的生态和社会功能已经超出了自身创造的能效。如何通过合理的经营措施来迅速提高公益林的综合效益,是比扩大面积更实际和更突出的问题[8]。
(未完,全文共8032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