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乡文化馆(站)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县乡文化馆(站)与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论文提要县乡文化馆(站)是国家设置的公益型事业单位,承担着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县乡文化馆(站)要充分认识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意义,确立角色,弥补缺位,奋发有为,真正担任起来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力军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馆农村文化遗产保护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也是我们代代相传的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随着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迫在眉睫。县乡文化馆(站)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应充分发挥其职能,担负起广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任,成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力军。

一、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广量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植被和无法抹去的文化印记,值得我们永远保护与传承。

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确保社会转型期我国文化生态安全的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根系。它伴随着我们祖先生存、繁衍、奋斗的足迹,并在长期的农耕社会中积累、发展、成熟,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由于中国农耕社会的漫长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经济的相对

1稳定,发源并流传于农耕社会,并以农耕社会为其生存、发展土壤的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处于相对稳定封闭的延续环境中。进入20世纪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引发了中国社会制度的巨变,也同时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文化观念的巨大变化。这些巨大的变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发生着显著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外来文化随之而入,各种文化的激荡、交融,中华本土传统文化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巨大考验。上世纪90年代后,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益加深。外来文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日益加剧,中国农耕社会向现代工业文明时代的转型,也使得以农耕文化为其表现形式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堪忧,有的令人痛心地不断灭失,消失于岁月的烟尘中,有的处于濒危的状态。面对不断消解、弱化、消亡的民族民间文化,抢救和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文化生态安全也被提高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引起了广泛重视。农村作为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的母体土壤与广阔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再也不可能成为民族民间文化生存的世外桃源。在激烈的社会转型期中,加强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显得越来越重要,这是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更是确保中华民族文化生态安全的需要。

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对国内外形势作出深刻分析后从现代化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能没有文化的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托植根农村生产生活、对农村生产生活具有较大影响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挖掘其文化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加强农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


(未完,全文共5330字,当前显示14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