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采用直供电机制发展地方小水电的实践与探索[模版]

地方高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我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契机,构建专业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共建专业;加快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凭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凭借职业技能培训与科学研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通过改革,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地方高校;专业服务;发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549(2016)05-0022-03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要“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强调了职业教育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价值所在。近几年来,我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为契机,构建专业服务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共建专业;加快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凭借“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凭借职业技能培训与科学研究,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通过改革,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一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实践探索

(一)创新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机制,实现校企、校地合作共建专业

密切校企合作,提升产教融合的深度,是地方高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专业建设与市场接轨,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学校从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多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确立了“扎根临沧,效力滇西;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志向东盟,胸怀全球;本土化与全球化兼容,民族性与国际性并重,具有现代性、区域性、民族性、开放性的综合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确定了培养“厚基础、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建设。建立了校级和系级两个层面校企合作并行的“双轮驱动”合作体制,实现了两个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学校层面,坚持“校企合作董事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并行的办学思想,拓展学校与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学校之间合作渠道,搭建学校、地方政府(园区)、行业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先后与正大企业集团、滇红企业集团、云南白药集团、世博集团以及在苏州、南京的世界500强的电子技术企业、云南烟草集团临沧分公司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双向参与、双向服务、双向受益。系级层面,完善“专业教研室”和“专业建设委员会”,实现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各专业主动邀请当地与专业建设有关的部门、行业、产业相关领导、专家和成功企业家参与新增专业论证。会同行业、企业跟踪市场,适应市场,努力做到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新增专业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实践教学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毕业生实习和就业等环节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日渐形成了“校校”“校企”“校政”和“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相整合,增强办学活力,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走出了一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路子。


(未完,全文共5480字,当前显示14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