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撤并农村部分中小学校的几点思考5篇

对我国农村学校撤并现象的思考

摘要。过去十年“撤点并校”政策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农村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同时,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如路途变远、交通隐患、班额过大,增加农民负担等突出问题。我国农村学校的撤并必须强化财力支持,多方完善后勤保障,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掌握适当的学校规模,合理制定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等等。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农村教育正在进入“后撤点并校时代”。

关键词:学校撤并;农村教育;学校布局调整

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根据2001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在布局调整过程中,各地政府基本按照撤并、减缩的原则,将农村一些小规模、条件差的学校废除、合并,以期达到提高规模效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效果。但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由撤并学校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与负面效应也相继显露出来。2012年11月17日,在京举行的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发布了对农村教育布局调整的十年评价。从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平均每天就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平均每1个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虽然学校的撤并便于优化教育资源,但农村学校撤并也使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学校撤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改善了农村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各地开展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总体上优化了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特别是改善了农村小学办学条件。与2001年相比,2010年全国农村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2.8平方米提高到3.5平方米,体育场馆面积和教学自然实验仪器达标学校分别从46.8%、45.5%提高到54.6%、50.4%。崭新的校园校舍、鲜艳的五星红旗、朗朗的读书声,成了各地农村靓丽的风景线。

(二)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

1

环节。在追赶城镇学校的过程中,各地逐步辞退安置了一批代课人员,补充了一批合格教师,优化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2010年,我国农村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分别为99.4%、98.4%,分别比2001年提高3.0和11.3个百分点。

(三)提升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先进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管理模式逐步向农村辐射。伴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初中普遍建设了计算机教室,小学安装了卫星接收设施,教学点配备了光盘播放设备。于是,粉笔加黑板不再是教学的唯一形式,互联网渐成农村学生学习、通讯、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集中财力、物力、人力,促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未完,全文共6387字,当前显示12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