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品味农耕文化,寻找消逝农具》校内活动方案

禹谟镇中心完小

2018年农耕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抓学校特色发展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学校充分尊重和利用农村独特而富有优势的教育资源——农耕文化,依托农耕文化,打造农耕教育特色品牌,让学生学会快乐学习。通过读诗、了解传统文化,并亲手参与农作物实践,品味劳动的乐趣。农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成分,也是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

一、特色建设意义

农耕文化是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我国自古以来以农立国,耕耘、蓄养已经绵延了上千年,年复一年的春种夏耕,秋收冬藏,不仅孕育出中华民族坚韧而质朴的品质,养育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出辉煌的华夏文明;还滋养着中华民族休养生息、繁荣昌盛。

我校把“农耕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主要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包括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为此,我校把“拾起农耕记忆”与少先队道德建设相结合。通过认识农具、了解农具并亲手参与适当的农耕实践,让学生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感受农耕文化“勤劳、服务、创造”的精神,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例行节约的好习惯。

二、实施措施

(一)机制保障

1.成立特色学校“农耕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以校长汪明星为组长;副校长郑敏、姚先达为副组长;教导处、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分工及职责:

组长。负责农耕文化进校园的总体领导与策划,宏观调控特色建设的全过程。

副组长。构思并制订有关规章制度,并负责组织实施和考核。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组实施课程计划,组织教师编写地方教材、撰写课题和督导各班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培育,对农耕文化的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做好农耕文化的总结及经验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未完,全文共2415字,当前显示77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