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天山马鹿真胃阻塞的诊治
一例羊巴氏杆菌病的诊治
黔西县某饲养场的羊发生一起急性传染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等诊断为巴氏杆菌病,通过及时对症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发病情况
该羊场从四川引进205只大耳羊,体重在10~20kg,到场后按常规饲养,未见异常。第4日清晨饲养员发现突然死亡4只,并有20余只羊精神不振,不肯吃草,伴有咳嗽等症状,误以为是长途运输及不能适应新环境等应激因素所致,用头孢类药物盲目治疗多日无效,才来就诊。至15日该批羊共发病43只,发病率20.98%,死亡18只,死亡率8.78%,病死率41.86%。
2临床症状
羊只突然发病,体温一般为40~42℃,精神沉郁,呆立或卧地不起,食欲较差或不食,反刍停止。病羊体态一般,部分消瘦,被毛脏乱,软弱无力,行走不稳。有的羊可视黏膜发绀,两眼流泪,鼻镜干燥,打喷嚏,鼻腔流出浆液性或脓性鼻液,气喘、呼吸困难。另外,有29只病羊腹泻,粪便中有鲜红色血液,1只病羊尿血。
3剖检变化
对9只病死羊及3只濒死羊进行剖检,发现其病理变化基本相同:皮下有液体浸润和小出血点,咽喉、气管黏膜肿胀发炎,胸腔内积有黄色渗出性浆液;肺充血、瘀血、肿大,颜色暗红,有小出血点和肝变,切面外翻,流出淡粉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门淋巴结肿大;心包腔内有黄色浑浊液体,心腔扩张,有的冠状沟处有针尖状出血点,肝脏瘀血,有的有灰白色针头大小坏死灶;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水肿;其他脏器水肿和瘀血。
4实验室检验
(1)取病羊心血、肝脏、具有典型病变的淋巴结、肠系膜做触片和涂片,分别用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卵圆形、两极浓染的小球杆菌,有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
(未完,全文共2216字,当前显示72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