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麦植保总结

小麦生产植保工作总结

白马湖农业

201*年夏熟作物单一,只有小麦一种作物,但面积、单产、总产均创历史记录:面积超4万亩,单产达450公斤,总产达1850万公斤。201*年小麦病虫害与杂草的发生与过去几年有较大变化,防治上作了一些调整,现将今年的发生与防治作一小结,供今后借鉴。

1.病虫与杂草的发生简况

201*年小麦病虫害总的来说是比较轻的一年,灰飞虱以及它所传播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明显减轻,已退出小麦最近几年最主要的致害因子;白粉病发生推迟,但少数品种发生重;纹枯病后期重发;土传病毒病在局部有发生,但程度很轻;麦蚜轻发。杂草出土时间与草相变化很大。

1.1灰飞虱与其传播的病毒病

去年秋播农场全面推广旋耕(或耕翻)播种,田间机械作业次数增加,越冬代灰飞虱有效数量减少,虽然冬季气温较高,有利于越冬,但冬后灰飞虱数量较前2年还是有大幅度下降(表1)。

表1最近3年早春灰飞虱越冬代数量年度201*201*201*冬后平均虫量19.1万/亩17.4万/亩3.5万/亩说明旋耕5.5万,套种24.9万,两者比为3:7几乎全部旋耕,埂边49.4万,田中13.5万,按1:8计算全部旋耕,埂边6.7万,田中3.1万,按1:8计算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侵染小麦主要由越冬代灰飞虱传播因此相对应是今年病毒病的发生显著减轻,只有1.3%,比去年前年下降80~90%,且主要集中在田埂沟渠附近,大田中央发病很少。越冬代在3月下旬后期进入羽化高峰(表2)。表2越冬代灰飞虱4月3日与3月21日发育进度比较虫态长翅4月3日3月21日短翅4月3日3月21日若虫4月3日3月21日数量(万头/亩)1.060.09750.620.3250.511.295比例(%)48.45.728.3118.923.2975.4但今年1代灰飞虱的发生仍然很重,4月下旬剥查,麦田卵量比过去两年有所下降,

平均约173万粒/亩,比201*年的429万和201*年的533万分别降256万和360万。若虫在5月6日前后进入孵化高峰,小麦成熟时成虫和高龄若虫约100万/亩。其成虫扩散高峰期在6月上旬前期,到旬末田间灰飞虱几乎全部发育到成虫并迁移完毕,这是1998年以来转化率最高的一年,虽然今年发生量有所降低,水稻生产仍构成毁灭性威胁。

1.2

白粉病与麦蚜

白粉病是201*年以来见病最晚的一年,到4月3日才查到病株。与过去4月上旬在短期内快速上升的情形不同的是,今年前期发病率上升非常缓慢,到4月中旬末一般田块病株还在5%以下,感病品种略高,也不超10%,比常年低20~30个百分点。徐州27从中旬开始不断加重,到月底齐穗时发病已很严重,对小麦造成一定影响。其它如宁麦9、宁13、扬16、郑9023在孕穗以后发生也比较严重。这些感病品种在灌浆期病斑普遍上升到旗叶甚至穗部,引起少量减产。

麦蚜到4月中旬百株蚜量还不足5头,此后逐渐增加,在抽穗期被兼治后没有大的恢复,属轻发生。

1.3纹枯病和赤霉病

根据几年的调查,小麦种子处理对于减轻冬前和返青后发病有积极作用,今年的调查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今年返青阶段纹枯病病株极其少见,3月上旬查25块麦田平均发病率仅2.47%,比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降20个百分点以上,也比前2年略有降低。这种低病株率的状况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与过去几年一样,此后纹枯病急速发展在5月中下旬达到高峰,成熟期大量植株被侵茎,侵茎率40%以上,病死率0.56%,以淮19、淮18、徐27和淮20较重。


(未完,全文共39677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