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摘要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典型特征,再加上劳动力短缺造成了劳动力工资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使得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势异常严峻。文章分析了这些特征背后的原因,并指出了在此基础上我国劳动力市场未来可能会遭遇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劳动力短缺;劳动力转移;长期性;工资上涨压力

中图分类号f2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1)11-0172-04

一、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并存

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异常复杂,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与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并存成为其中较为典型的特征。

(一)劳动力转移的长期性表现为劳动力供给绝对总量依然丰富

2011年春节以后,全国各地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民工荒”,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包括传统劳务输出大省安徽等在内的中西部省区同样遭遇了“招工难”,地区与地区、企业与企业之间纷纷展开了一场农民工“争夺战”。与此同时,农民工工资面临着新一轮上涨的压力,甚至出现提高工资也有招不到工人的情况。在如此背景下,学术界中关于“刘易斯拐点”的争论重新浮出水面,不断有人声称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已经进入“刘易斯拐点”,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一个由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低速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被倒逼调整的阶段。而本文并不这样认为。数据表明,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2009年伊始,我国劳动力市场有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农民工返乡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妥善安置的措施,包括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吸纳就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等等,这些举措部分解决了农民工返乡的就业问题。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阶段性特征,农民工的返乡就业呈现出极大的临时性,而且。由于自身素质的限制,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因此,目前仍有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滞留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赵显洲,2010)。根据张车伟(2008)的估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要实现70%的城镇化率,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还能持续20年以上的时间。蔡。p(2009)、袁志刚(2010)等学者也指出,2020年之前,我国不会遇到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短缺,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农民工向城市转移的高速时期。因此,从总量上来看,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存在,至少目前还不能证明新一轮的“民工荒”现象就简单的代表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

(二)劳动力短缺的长期性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内生性制度演进下的长期性。在劳动力转移的长期过程中,制度变迁作为人们对于自身生活体系的自觉架构,其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所演进的内生性使得向城市转移成为一项大家默认的隐形制度并积累下来,而且这种制度的积累会增强农民工群体的耐久性。相对应的,由于农民工群体主观能动胜的增强、农民工就业模式的变化、农民工的供需结构以及农民工行为选择的理性化等因素,劳动力短缺呈现出内生性特征。民工荒因此就很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延续下去。

第二,人口结构的影响。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越来越明显的老龄化趋势所孕育的未来劳动力短缺趋势在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转换之前是不会变的,因此,要求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经济增长过程相对于宏观经济过程而言,具有比较长期的特征,而人口结构的变化过程相对于经济增长过程而言,则更加长期而缓慢。


(未完,全文共7190字,当前显示143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