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大足石刻有感
《龚滩古镇》、《大足石刻》之传统图形课程实习报告
《龚滩古镇》
今年我们的学习了中国传统图形,写生之地来到了龚滩。根据当地居民说龚滩名称的由来:龚滩原名是龚湍(tuan),因为乌江水流湍急,又多为龚姓人居住,二者合一而得名。明万历元年,凤凰山岩崩塞江形成险滩,人称龚滩。滩上下落差3米,乌江流域在此分为上下两段,来往船只以这儿为终点,龚滩就逐渐形成了一个货物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所以这个名字就由此而生。
龚滩古镇位于武陵山区的重庆酉阳县境内,古镇地处乌江、阿蓬江的交汇处,据酉阳城区与70余公里,与重庆彭水县和贵州省沿河县毗邻.
龚滩古镇自古以来即是川(渝)、黔、湘、鄂客货中转站,是由乌江连接重庆的黄金口岸。东接岭口、天馆,西与贵州沿河以乌江中心线为界,南抵后坪,北靠彭水善感乡。全镇幅员面积133平方公里。
古镇现存长约三公里的石板街、150余堵别具一格的封火墙、200多个古朴幽静的四合院、50多座形态各异的吊脚楼、独具地方特色,是国内保存完好且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群。专家学者考察后认为,龚滩古镇可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镇媲美。
龚滩古镇青石板街青幽如玉,串连全镇,街边是古香古色、临崖高挑的木制吊楼;是访古、猎奇、探险的理想景区。乌江干流龚滩至万木段,全长60余公里,包括龚滩、清泉两个古镇及乌江一级支流阿蓬江龚滩至大河口段,堪称乌江画廊之精华。
依山傍水的民居,纯木结构的吊脚楼,悬空而吊,匠心独具,高低错落,各式各样的古建筑屹立在乌江三峡之滨,好似艺术群雕,令人观奇叫绝,峨眉山电影制片厂的艺术家用“龚滩古镇人未识,乌江美景第一娇”来赞美它,我国国画家吴冠中老先生的便诞生于此,这里也是等影视剧的主要拍摄场地。
阿弥陀佛桥。阿弥陀佛桥是下街向上走的第一桥,虽然桥跨大沟,弧形单拱,桥体也雄伟,但由于与石板街浑然一体,如果不从侧面看是不会发现的。桥边的围墙里有一尊石雕阿弥陀佛像,佛像神态生动逼真。“从前,人们常来祭拜佛像,桥也因此而得名。”
每一个民族都有信奉,比如说台湾那边信奉妈祖,而我们土家族人信奉的是土姑跟白虎。为什么在这儿我要提到信奉呢。这跟我们现在这座桥有关:在当地有一句俗语,说的是“七月半鬼上岸”,意思就是说每到阴历七月十五的时候,河中的一些邪灵会上岸来找替身,弄得人心惶惶。于是人们纷纷祈求上苍,佛祖派出了掌管土家族的天女----土姑,土姑踏着七彩祥云,从巨人梯而下,与邪灵展开了恶战,七天七夜后邪灵被打败了,但是土姑也元气大伤,土姑担心邪灵再出来残害百姓,于是化作了一只石凤凰,日夜守护着她的子民。人们感恩,将那座石凤凰取名为凤凰山,在山脚定居,并在小镇的入口处修了一座桥,上面立着阿弥陀佛佛像,就是现在阿弥陀佛桥。
杨家桥及杨家行这是古镇的第二座桥,始建于雍正十三年,雍正帝推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后,从江西、江苏一带迁过来多为杨姓居民在此居住,所以此桥命名为杨家桥,前面的巷子命名为杨家行。
太平缸大家都知道木质结构的房屋的火是最大的隐患,所以当地的居民每隔90米就修建了一个太平缸,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防池,随着的历史的变迁、时间的推移,古镇上仅存这么一个太平缸了。
永安桥(通瀛桥)桥身通长,大有通往瀛州之意(瀛州在土家族人眼里是极乐之地)半边仓只有半边屋檐,即“人”字的一半,以前为装盐的仓库,盐的来源为四川自贡的井盐,
其房屋特点。横向装的木板可方便取盐。
转角店又称罗家店,当时在古镇流传这么一句话。上街莫惹冉,惹冉下不了坎,而下街莫惹罗,惹罗过不了河。这句话道明了冉姓和罗姓在这儿的地方势力,这一带即为罗姓的集居地,此地转弯抹角,呈“之”字形方拐,而得名。
(未完,全文共5688字,当前显示14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