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合规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若干思考
文化自觉,从软实力到文化强国
几年前我应邀去英国伦敦参加文化创意论坛,主持大会演讲的是《创意经济》一书的作者约翰·霍金斯先生。在会上交流时,他说中国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同时也很担心,因为中国市场很大,经济发展很快,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学者在国际学术平台上谈得比较多的是德国的哈贝马斯、美国的亨廷顿,但是我们更关心中国的领导人、中国的学者、中国的企业家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他说,你能否介绍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说,对“社会主义”一词,有不少著作与文章解读,但是说得最明白的是邓小平的一句话: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消除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就是分阶段分步骤发展。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发展不平衡。我们首先要解决吃饭的问题,穿衣的问题,就业的问题,然后再解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问题。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就包含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他说如果你这样说的话,我们能够理解,也能够认同。
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实际上也是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和发展的过程。看了最近有些媒体对文化的解读,我是非常担心的,因为这些解读比较窄,把文化发展解读为文艺演出、电影票房和艺术品市场;把文化体制改革解读为文化单位体制改革。我们十几年前对文化的解读是把它放在一个词里面——宣传文化,宣传文化里的文化是从属于宣传的,它实际上阐述的是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辖下的文化形态,更多地强调意识形态功能。而今天对文化的认识,已经从宣传文化拓展到文化软实力,又从文化软实力提升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层面。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文化立国的问题。
软实力的概念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奈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但是今天他已经修正了自己的观点。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他们在共同推动一个新的概念——“巧实力”。巧实力讲的是在国际竞争战略中,国家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并存互补且并重的,什么时候展示软实力,什么时候展示硬实力,主要看环境场合和实际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文化生产力概念,实际上包括硬的物质文明和软的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今天,我们对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至少包含三个层次:第一是物质层面的符号体系,第二是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系,第三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体系。从这些层面才能够理解文化强国的意义。实际上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最后一个点——制度建设,因为它涉及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文化自信,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文化的功用是什么。在文件里,通常出现三句话。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改革文化体制。十几年来,这一提法一直没有变化。这种表述实际上是给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做了一个分解。
(未完,全文共3833字,当前显示11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