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大旅游 打造贵州大品牌
打造五大旅游景区提升旅游发展能力长宁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范建平
当前,经济全球化对旅游的影响已经显现,旅游业发展呈现出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文化多元化、产品创新化、营销网络化和服务品质化的趋势。新的形势下,旅游业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对长宁来说,提升旅游发展能力极为关键。
一、发展现状
长宁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川、渝黄金旅游带的中心位置,靠近川南三个重要城市宜宾、自贡、泸州,距川、渝中心城市成都、重庆仅300余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县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10镇8乡,人口44万。县境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国生物圈保护区蜀南竹海,国家aa级旅游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佛来山,国家aa级旅游区梅硐竹石林,葡萄井、翡翠峡、淯江、蜀南竹海氡温泉、竹海世外桃源等“长宁八景”,以及其它一些品位较高、组合性较好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此外,长宁独具特色的竹文化与川南民俗文化也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
自20世纪80年代初蜀南竹海景区对游客开放以来,长宁旅游经过近30年的发展,接待能力、接待水平,知名度、美誉度得以全面提升。尤其是2006年四川省第四届旅游发展大会在宜宾的召开,作为主会场承办地的长宁以此为契机,集中力量强化旅游基础设施、景区景点、配套要素等的建设,旅游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主要景区(点)的公路主干道全面实现“黑色”化,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竹工艺品、竹食品等旅游商品生产企业不断涌现,新建五星级旅游接待场所1处,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体系。全县接待旅游人次及旅游收入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9年,全县接待中外游客19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2亿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存在问题
(一)资源丰富,品质较高,但布局零散。
长宁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品种齐全,涵盖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基本类型;品质较高,有很大的开发价值;分布面广,涉及很多乡镇、街道和村落。虽然长宁处处有资源,但相对来说布局较为零散,给产业化开发、成链成片成规模打造带来了困难。
(二)资源闲置多,开发利用少。
现有的旅游资源,已经开发为较为成型且初具规模的风景旅游区的只有蜀南竹海,虽等级较高,但数目太少。旅游资源的利用率较低,有大量的优质旅游资源处于闲置状态,许多珍稀且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旅游资源急盼开发;部分旅游资源由于缺少保护,受到不同程度损毁,造成了旅游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三)现有景区功能比较单一。
以蜀南竹海风景区为例,该景区主要以旅游观光为主,集休闲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商贸购物旅游等为一体的旅游综合开发格局尚未形成。景区功能的单一,加之旅游线路短、范围小,难以吸引游客驻足长宁消费,难以吸引游客驻足深入了解长宁,难以带动吃、住、娱、购等配套产业的突破性发展,阻碍了长宁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影响力的迅速提升,制约了长宁旅游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四)旅游发展的现代要素不足。目前,长宁的旅游还停留在满足游客观光、吃饭、睡觉的基本旅游需求层面上。满足于游客“到过了”,不能让游客用心去感受,是一种匆忙的、跑马观花式的旅游,不能满足游客休闲、体验、参与、博知、养身等的需求。因此,当前长宁发展生态文化型、度假休闲型、互动参与型、体验感受型等多种形式的现代旅游十分必要。
三、发展对策
(未完,全文共5084字,当前显示14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