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201*年度国家小麦新品种示范工作总结

实施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为了加大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广大农民对新品种的认知度,进一步扩大推广种植区域,充分发挥优良新品种的增产潜力,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更好的服务于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在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主持下,由我省种子管理总站负责承担的201*-201*年度河北区域小麦新品种示范工作,在国家、省级各界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实施单位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示范工作。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示范任务、指标:本年度示范品种:冬小麦衡4399、衡136,示范面积分别为:衡4399:1000亩;衡136:1500亩。示范地点分别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护驾迟镇前营村和东杜村。预期产量指标:衡4399在春浇三水情况下,平均亩产550-600kg;衡136在春浇1-2水情况下,亩产实现450-500kg。

二、任务落实与完成情况:

2.1示范品种的选择:

本年度示范的两个冬小麦新品种,均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培育。其中:衡4399于2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号:冀审麦201*002。目前已参加山东省中高肥组小麦区域试验。突出表现:多穗早熟、高产稳产、多抗广适、落黄漂亮。自审定推广以来,在我省已得到大面积种植,发展势头良好,深受欢迎。

衡136属节水抗旱、高产类型品种,2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号:冀审麦201*015。目前正参加国家冬麦区旱肥组生产试验,表现突出。该品种节水性强,具有穗大产量高、节水抗旱性强、抗病、抗寒、耐热、落黄好的突出优点。生产示范普遍认为:省种省肥,节水抗旱,比其他一般品种能够少浇1-2水,且产量高、抗逆性强,非常适宜我省黑龙港流域乃至国家冬麦区旱肥地块推广种植。

2.2示范基地概括:

深州市护驾迟镇前营村和东杜村,位于我省旱作所试验站西北,紧临大广高速、石黄高速和307国道,具有交通便利的优越条件。两基地主要以农业为主,人口2500人左右,小麦年播种面积350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示范田规范、成方连片,具备机井21眼,灌溉设施齐全,水肥条件适宜。广大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较高,对新品种的认识能力强,组织性强,管理规范。借助我省旱作农业研究所的技术依托,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达到较好的示范效果,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

2.3示范采取的主要栽培措施与具体做法:

1、强化整地、播种质量,鼓励足墒播种:

“七分种三分管”是当今提高小麦产量的基础。针对广大农民整地粗放的特点,我们深入示范村开展对整地质量的技术指导,使示范户真正做到耕层上虚下实,土面细平,底墒充足,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出苗均匀,示范村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管理。

2、根据品种特性、播种习惯确定最佳播种量、适宜播种期,开展分类指导:

衡4399。以亩成穗45-50万,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38-42g为实现亩产千斤以上产量水平的合理群体结构,最佳适宜播期为10月8-15日,播量22.5万-25.0万/亩基本苗。

衡136。以亩成穗38-40万,穗粒数36-42粒,千粒重40g左右为最佳产量结构,适宜播期掌握在10月5-15日,播量21.0万-22.5万/亩基本苗。

根据两个示范村的实际情况,播前开展科学播种、分类管理技术建议,专人负责,201*年10月25日前示范面积全部落实。

3、推广播后镇压技术,培育冬前壮苗:


(未完,全文共9570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