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清华李强教授:中国社会的分层

李强:中国中产社会形成的三条重要渠道

摘要。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中国社会结构虽然出现了一些群体地位上升的现象,但是,下层比较巨大、中产阶层比较弱小还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中国中产阶层的扩大主要有三条渠道,即教育渠道、专业技术渠道和市场渠道。通过高等教育渠道上升为中产的人数有限;中国劳动者通过技术地位上升的渠道明显受阻;而迄今为止,进入中产阶层人数、比例最高的是通过商品市场营销的渠道,因为市场渠道最少身份歧视。

关键词:中国;中产阶层;中产社会;社会结构;社会地位

近年来关于“橄榄形”社会结构的讨论颇多。多数参加讨论的学者大体上已形成如下共识,即在完成了现代化转型的社会,或者渡过了“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社会,由于社会上的主体是中产阶层,从而走上了稳定发展的道路。当然,究竟什么是中产社会,什么样的群体属于中产阶层,一直是有争论的。所以,本文先从怎样测量社会地位谈起,然后分析中国社会目前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进而分析怎样才能顺利推进中产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社会地位测量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开宗明义,先澄清概念,所谓中产阶层社会或中产阶级,指经济社会地位处于中间层次的社会群体[1],这并不是严格定义的阶级或阶层,在本文中,中产阶级、中产阶层、中产、中等收入层可以通用。中产社会是中产阶层社会或中产阶级社会的简称,本文认为,其基本特征是中产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在社会结构中占据了主体。当然,这就涉及怎样测量社会地位问题。对于社会地位的测量,历来有两种范式,即定性的范式和定量的范式。定性范式试图区分“阶级属性”不同的地位群体,将社会划分为多少个阶级或阶层,并展示各阶级、阶层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目前对于中国社会定性范式研究影响较大的是陆学艺先生组织的关于“十大阶层”的研究,将中国社会分为十个大的阶层[2]。严格地说,定性范式与中产阶层的思路是相悖的,定性范式更注重的是各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关系,而中产范式是对于社会群体上中下相对层次、等级差异的一种划分。

定量的范式则关心的是人们社会地位的数量差异,试图给每一个人确定地位指数。比如“国际社会经济地位指数”(isei)的方法,或“标准国际职业声望量表”(siops)的方法,就是国际上通用的测量社会地位的方法[3]。定量范式测量的社会地位是连续的等距变量,很容易区分上中下,因此,定量的范式更容易转化为所谓上层、中层、下层的话语。此外,量化方法也有其优势,即对于社会结构的描述更为精确。

前些年,笔者曾采用定量的范式,使用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简称:五普)数据,提出中国社会是“倒丁字形社会结构”,即社会中下层或下层比例、数量巨大,工人、农民、农民工占据了社会群体的主要比例,中间层弱小,中产明显缺失。那么,今天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目前的调研数据虽然众多,但还是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最权威。本文使用了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简称:六普)“长表数据”1%的抽样数据,选取其中16~64岁有职业的人口,总样本数为683291人。本文使用的另一数据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于2012-2013年完成的“城镇化问卷调查”,该调查采用严格的pps抽样方法,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具有全国代表性,完成有效样本12540个,下面凡提到清华大学调查均指此数据。笔者采用isei方法测量,比较两次人口普查数据,发现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于本文的重点并不在于阐释isei测量,故笔者省略了中国城乡各群体isei的具体数值表。附图1和附图2展示的是isei各个分值群体的百分比图形,可以直观到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


(未完,全文共18966字,当前显示14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