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配套制度

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实例探索2014-05-26|作者:任中平|来源:中国农村研究网|【打印】

【关闭】

【编者按】

4月27日上午,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在广西宜州举办了“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民自治专家以“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为核心议题,围绕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新情况、新探索、新思路、新理论等四大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西华师范大学任中平教授围绕“成都市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研究报告,讲述了研究背景及动因,并就成都市的具体做法、成效、价值与亮点等做了详细介绍。

【主讲嘉宾】

任中平西华师范大学教授

新型村级治理机制: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实例探索

一、引言

非常感谢这次会议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第一次来到中国村民自治的发源地,昨天通过参观和研讨之后,一个是我觉得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感,再一个,有着村民自治运行了30多年之后强烈的历史沧桑感。我为这个会议提供的材料就是我对“成都市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写成的一个研究报告,专门花了十多天时间为这次会议赶写的这么一个材料,会议论文集里面有收录,我这里着重说明以下几点。

二、“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研究背景和动因

(一)研究背景

有关成都市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背景,从总体上来讲,就是由于在2007年6月,成都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以后,根据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现实需要,成都市提出了要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总体性的要求,于是2008年开始就进行了一些试点的探索,当时成都市组织部准备出台一个指导意见,邀请了四川省社科院、省委党校、成都市委党校和高校的学者(我应邀参加了讨论),对这个指导意见讨论稿进行了研讨。相关文件正式出台后,2009年在成都市全面推开。那么,从2009年到现在,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的探索已历经5年时间。这是一个背景和过程。

(二)研究动因

关于研究动因,我想着重谈以下三点。第一个动因,就是构建农村新型治理机制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要求。成都市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对农民的承包地进行确权颁证,以方便土地的流转。而在确权过程中,下面的乡镇和村委会发现这个工作的难度太大。例如我们去调研的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有几百户人,但是涉及到的土地纠纷就有上百起,当时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干部都感觉到这个工作很难搞,无论怎么样都摆不平。最后还是通过发挥民间智慧,由农民推选出自己的村民议事会代表,很快就完成了这项工作任务。于是邛崃市委组织部就把下面的经验加以总结推广。所以说,村民议事会实际上是在成都市农村产权改革过程当中逼出来的这么一个新生事物。


(未完,全文共3382字,当前显示111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