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网点发展岔路口

2013年07月12日17:09《零售银行》

开篇

网点是商业银行服务及产品销售的主渠道,是商业银行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网点布局、定位的准确与否、软硬件水平的匹配程度、对外形象的优与劣、经营效益的好与坏,对每一家银行来说都意义重大。

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银行的网点历经了一个波澜起伏的发展过程。到今天,银行网点的发展与扩张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进步的印证与缩影。从目前来看,网点发展仍大致处于数量扩张的高峰期。但伴随着国内各家银行网点数量的与日俱增,对于网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定位也成为银行面对的种种难题之一。

网点的发展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是对原有组织格局、经营理念、业务流程的调整和梳理,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也就是说,大多数银行站在了网点发展的岔路口,无论选择怎样一条道路继续下去,前路都密布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阻力。银行需要正视困难,认清客观形势和内部条件,与时俱进地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一条网点发展道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part1网点发展的“那些年”

文/章飚

如同人生从少年走向青年走向壮年,由懵懂到青涩到成熟。国内银行网点的发展,也有“那些年”一路走来的曲折与感慨。

回溯过往,国内商业银行网点发展主要经过了下面三个阶段:

1、低效率网点的盲目扩张阶段

1998年以前,国有银行为寻求市场份额的快速提高,采取“网点战术”和“人海战术”盲目地扩张网点,过度招收人员。由于这些网点所处理的业务,基本都是低附加值的行政管理、普通交易及后台处理业务,不仅没能给银行带来利润,还增加了大量的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

2、集约化调整阶段

1998年之后,四大国有行开始向商业银行转轨,股份制银行走上前台,国内银行业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为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降低经营成本,各银行开始集约化管理改革,对经营效益较差的网点进行了大规模撤并。以中行为例,1998年-2001年,中行的机构总数由15251家下降到12529家,到2004年,这一数字为11307家。

3、转型时代的全面扩张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日渐开放,国内银行先后开始了网点的转型工作,以网点改造为主导的转型之路正式铺开。伴随着网点转型的逐步推广、深入,网点的数量和类型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方面,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的网点类型、功能区分日渐明晰,为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贵宾理财中心、财富管理中心、私人银行中心已初具规模;另一方面,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也在不断补强自己的网点短板,进行大规模的网点扩张。总体来看,国内银行在不断保持、加强网点数量优势的同时,开始注重对于网点布局、定位的细分,网点扩张进入数量、质量齐增的新时期。

据中国银行(2.82,-0.03,-1.05%)业协会公布的《2012中国银行业改进服务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达到20.51万家,全年新增网点超420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拥有自助设备50.9万台,全年新增10万台。

从2012年的数据来看,在网点增量方面,建行以新增540家网点的数量位居国有大行头名。紧随其后的是工行,新增434家,中行新增296家,交行新增64家,农行新增21家。股份制银行中,各家银行新增网点的数量均在100家以内,虽然绝对值少于国有大行,但增幅上远远超过国有大行。其中,中信银行(3.81,-0.03,-0.78%)、民生银行(9.00,-0.19,-2.07%)增量居首位,二者均增加112家。


(未完,全文共13616字,当前显示14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