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策略

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感触最深、影响最大、积怨最多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和根本治理,必将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大连交警支队曾派出调研组多次到各地进行调研,探索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包括调研地机动车拥有量、道路资源量、路网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及交通管理等。但不同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城市结构及城市文明程度的不同,其选择出行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异,造成交通拥堵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本文力求找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共性原因与对策,供大家参考。

一、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调查

(一)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道路资源供应缺口日益拉大。1990年以前,我国车与路的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并不十分明显。1990年以后,机动车保有量成倍增加,尤其是2000年后,机动车增量惊人,车辆的增长速度和道路资源供应严重不协调,逐惭成为社会热点问题。1990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551.36万辆,2000年6000万辆,截止2008年底已达到1.699亿辆,年均增幅29.8%。从我国公路总里程来看:1990年是102.83万公里,2000年130万公里,2008年357.37万公里,年均增幅2.47%。其中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增幅较大,城市道路由于城市结构的局限性,增幅还要偏低。从车与路的发展这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来看,道路资源的供应缺口较大。更重要的,由于城市道路资源开发有限,而机动车数量仍呈现逐年增大的趋势,使得供给和需求呈“反比”式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更加雪上加霜。

(二)城市规划不尽合理,路网结构总体布局失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国多数城市以旧城区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形成“摊大饼”式的结构布局。这种城市结构的特点是,城市的政治、文化、金融集中于城市的某一片区域,形成城市的中心区,城市道路大都以适应某一区域的需要来布建,这决定了我国多数城市道路均属于这种典型的“树状”路网结构。它以主路为干,派生出多条仅服务于某一点的支路。干路要为支路合流服务,同时又要担负着商贸交易功能,其效果必然是源头广泛,合流集中,支路不足,干路爆满的交通现象。同时,由于干路又是出入城的基本通道,形成出入城的脖颈,如果拥挤堵塞发生在颈口,那么城内交通就不仅仅是拥挤和堵塞,还很可能是瘫痪或半瘫痪状态。


(未完,全文共4173字,当前显示9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