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研讨会发言稿
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人民的精神标识就是民族的文化符号。从历史长河看,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变法变革图强运动,留下了“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等豪迈宣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而又大度地开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复杂问题和严峻挑战,需要我们以礼敬和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为改革开放和民族复兴提供不竭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最核心的要求是解放思想。行动是打破坚冰的力量,思想是冲破束缚的先导。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干过,只能靠自己去探索、去创造。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今年四川省委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推动了发展。改革开放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创版。只有敢于创新创造,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从四川广汉金鱼公社开始“包产到组、超产自留”试点,安徽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开始,“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大江南北、内陆高原、沿边沿疆生根开花。改革开放最根本的要求是勇于担当。改革开放既面临着尖锐性、系统性、全局性、协调性问题,又面对着比触动灵魂还难的利益重组课题。从思想观念的破冰,到利益格局的重造,再到发展方式的重塑、制度文明的涵养,改革之路从无坦途,当代中国人民迎难而上、勇担重任,敢于啃硬骨、涉险滩,闯出一片广阔新天地。
改革开放最持久的要求是学习借鉴。当今世界,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只有善于学习和借鉴,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1978年上半年,中央先后派出4个考察团,分别赴港澳、东欧、日本、西欧考察学习,详实的调查报告和可行的具体建议,对改革开放决策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我们开始在更多的领域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但学习借鉴不是简单的复制或者模仿。进入新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广泛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当中更优秀、更适合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并与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四川要“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突出南向开放,建设现代交通体系。
改革开放最全面的要求是接力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接力奋斗,开放需要持续推进。在大踏步追赶时代的时间长廊里,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让区域发展活力与个人创造能力激荡辉映。四川要坚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5+1”万亿产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
(未完,全文共13781字,当前显示13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