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培训总结梁红平
简述梁平年画
作者:刘
勇
梁平年画旧时称屏锦门神。屏锦,正德八年(1513年)始造寺庙,初名“坪井”,康熙11年间更名兴屏市,开市设铺,集市铺房东高西低,依山近水犹如行船,文人以“山水如屏,形色似锦”屏锦由此而得名。其东北角的市级风景名胜百里竹海、明月湖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此地民风淳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产天然气、煤、石灰、石矿石、烟花爆竹、高岭土(白土巴)、竹纸,更是产能工巧匠。是一个具有民风、民俗特色的文化古镇。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梁平年画在此地生根开花。
梁平年画起源何时,尚无文献可供稽考。但清初(《高梁耆英集》)蓝选青所作的《竹枝词》对粱平年画中的门神有所记载:“闲披屏市诸先生,官绿榜黄色色新,更有驰名京省处,钩金水甲(水印)土门神。”据此印证,梁平年画,大约有三百年历史了。在清朝中期,梁平年画已经盛极一时,当时年画业已相当兴盛,据现存的信立号的一枚章(刻有:徐信立臣子)推测,信立号的年画很可能曾作为皇家贡品。据屏锦的老艺人徐典隆先生(1911年生)回忆,梁平红纸刷房开办于清乾隆时。嘉庆年间,他大祖父徐梅仙幼年学刷红纸于李凤祥字号,而李家凤祥字号又是向龙家刷房习的艺。他大祖父学艺后,便自开“和盛发”刷房,父传子、子传孙、代代人都刷红纸和兼刷门神。其叔父见其生意兴隆也开办了“德和泰”、“徐德和”刷房。另一家商号“元兴号”(张裕华的祖父开的)艺人刘锦斌回忆,屏锦是从刷红纸、兼售梁平年画而发展到生产年画的。
年画制作工具简单,技术要求不高,门神印刷是在红纸上套用红黑两色,色调简明单纯。发展到后来,简单的年画从线板发展到套色五至六道版,最多的套色版有12至13道版。一般作坊均有各种类年画套色版300至700多块。
梁平年画始于造纸业集聚的屏锦铺一带,逐渐发展到袁驿镇各地。清乾隆年间屏锦就成立了年画行会“梅葛会”,由染纸、年画作坊老板捐款修建有“梅葛庙”,作坊主与工人都可参加。每年农历6月16办会,祭祀梅葛先师,讨论决议行会一切事务,选举总值、值年人事、协调行内一切事宜。清末民初,梁平年画有恒太正、正兴号、信立号、王恒茂、锟发号、信义恒、德和泰、冯兴祥、德钦恒、正兴隆、张正顺、复兴恒等
三、四十家,集中在屏锦半截子街和袁驿镇一带。两处从业人员
六、七百人,其中信立号一家每天
七、八十人生产,还收有忠县的学徒。
梁平年画从此进入了旺盛时期,当时最有名望的当数“徐·德和泰”号老板的堂弟徐云山、“徐·信三丰记”徐丰隆之子徐弼二人。
徐云山屏锦人,生于1854年,自幼父母双亡,其自幼天资很高,被当时名满下川东的画家雪六子所赏识,收为徒习画,同时,他又拜民间雕刻家为师,勤学苦练,学成了一手绝活,十
五、六岁时,就能独立操作,很受老板器重。他创作的《钟馗嫁妹》、《麒麟送子》、《盗令出关》等八美图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作品在处理手法上,用民间传说的门神形象,大胆的进行艺术夸张,以凶神恶煞为之镇邪,有完美的装饰意趣,并且具有民族地方性和独特的个人风格。深受群众喜爱,成为年画中的抢手货,别的商号只有翻刻徐云山的木板印刷年画。
徐丰隆之子徐弼在南京艺专师从徐悲鸿毕业回梁,在梁平县私立中学任教之余,采取融合西画艺术于民间绘画艺术之技法,巧施阴阳(明暗处理)手绘五官,色泽浑厚,使门神更具立体感。其年画人物神态各异,形神兼备,农民称赞画神了。其独树一帜的画风明显区别于绵竹、夹江年画,饮誉各地,十分畅销。
(未完,全文共5515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