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水才事迹体会
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
人物生平
杨水才,1924年生于河南省许昌县桂村乡水道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6年开始给地主做长工。
曾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桂村农中校长。
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江南的战斗中立大功一次,小功两次,获“人民功臣”称号。
1951年年初,杨水才复员回到家乡水道杨村,被群众推选为农会委员,负责治安保卫工作。
1953年,杨水才响应党的号召,动员10户农民成立全村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并把自己的40万元(旧币)复员费作为组里的活动经费。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
1966年12月4日,杨水才开会、劳动、调查„„忙了整整18个小时后,于1966年12月5日不幸因病逝世。人物评价
杨水才同志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国先进典型、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他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忍着病痛,带领家乡人民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兴办学校,直至牺牲在工作岗位上。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现位于河南省许昌县杨水才纪念馆里一幅幅图片、油画,一篇篇文字,陈列的小推车、铁镐、土制水平仪、嫁接剪刀等一件件杨水才同志生前使用过的劳动工具,真实生动地再现了杨水才同志光辉的一生。多少年来,这里都是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1969年7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记共产党员杨水才同志的光辉事迹》,全国各大报纸、各家电台都进行了转载和转播。
1969年7月31日,《人民日报》以《为人民鞠躬尽瘁》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评价杨水才是“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模范共产党员”,“是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干部,一切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榜样”。
在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和人民公社的过程中,杨水才样样走在前头,被群众称赞为人民的“铁柱子”。人物事迹
水道杨是个两岗夹一洼、岗高缺水的地方。为拔掉穷根,杨水才在党员会上建议,抓水利,挖坑塘,把水抽到岗子上;搞绿化,多栽树,旱田变成水浇地,使水道杨变成桐树路、花椒寨、柿树沟、桃花岗。建议被村党支部采纳后,为寻找水源,他带领大家土法上马,用竹筒、废瓶制成“土仪器”进行测量,获得必要的数据,寻求最好的挖坑塘地址,规划最佳的三级提水上岗方案。在施工过程中,他累得吐了血,擦擦嘴继续干。遇到下雨天,为了不影响施工,他跳进齐胸深的水沟里,把缺口堵住。坑塘挖了15米左右,找不到水,很多人泄了气。面对困难,杨水才召开诸葛亮会,分析原因,寻找办法。他调来打井用的铁锥继续往下打,最后,铁锥砸破石层,泉水冒了出来,终于解决了水道杨的缺水问题。在治水的同时,杨水才带领社员们植树造林,决心把秃岭变成花果岗。在长葛县太平店林场学习嫁接技术时,他风里来、雨里去,天天吃干馍充饥。学会嫁接技术后,为早日把技术传给群众,他在炎热的夏天,从早到晚坚持干活,累得昏倒在苗圃里。
为改变水道杨村人民群众文化的落后局面,杨水才决心创办学校。经过紧张筹备,1963年9月1日,由水道杨、桂东、桂西等7个生产大队贫下中农联合创办的桂村农业中学诞生了,他被贫下中农管理委员会推选为农业中学的校长。在学校,他经常教育师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热爱劳动;提倡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能治百病,尤其是思想病。他领导桂村农业中学师生走“抗大”道路,一面学习,一面劳动,自力更生建校。1965年秋,他带领师生奋战40多天,脱坯5万多块,建房21间,开垦荒地20余亩,使学校有了宽敞的教室和自己的农林试验园地。
(未完,全文共6464字,当前显示14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