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宣讲稿
预防医界“毒瘤”,纯洁医疗队伍
各位微友:
大家好。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预防医界“毒瘤”,纯洁医疗队伍》。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蔡桓公为什么会送命呢。因为他讳疾忌医,由皮肤上的小病拖延成骨髓里的重病,最终一命呜呼。我想,临近死亡的蔡桓公一定很后悔,当初为什么没有防微杜渐,把小病扼杀在萌芽状态。现实中像蔡桓公这样悔不当初的还真是大有人在,我院就查办了这样一个“蔡桓公”。
他叫卢某某,是我市原定陶县某医院院长,因为利用职务便利,于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间,先后多次侵吞、骗取公款12万余元和在家属院工程建设中,受贿四万余元而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判刑后的卢某某成了高墙内的“祥林嫂”,逢人便说:“假如10年前我能拒绝那第一个红包,我就不会越来越贪心,现在也不会犯这么大的罪;假如我不犯这个罪,我的父母就不会因此双双病倒。老婆也不会精神恍惚,儿子也不会到现在都找不到媳妇。是我害了他们。假如时光能够倒流,我绝不会再这么愚蠢„„”
但是,生活中没有假如,只有犯法必被惩处的残酷现实,透过卢某某案,结合近些年全国发生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我们发现,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五化”特点:
一、犯罪主体“高层”化。犯罪人员多为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导或医药采购环节的负责人,或者是某领域的医疗专家。例如某省2015年查办的卫生系统案件中,共有87人被立案处理,其中有60多人是卫生局长、副局长;医院院长、副院长,医院药械科长、科室主任等。
二、涉案人员群体化。串案窝案突出。表现为一个行贿人牵出一串儿受贿人,一个受贿人又带出一批行贿人,突破一案往往能带出一串儿。如在查处某省某市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时牵扯出其他58名医务人员,其中有一个科室的医生无一幸免。
三、发案环节“集中”化。在查处的医疗卫生系统职务犯罪案件中,多数为受贿案件,绝大多数发生在医院工程建设项目、进人和药品、医疗器械采购环节上。
(未完,全文共2502字,当前显示8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