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 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摘要】

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契机,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

【关键词】

城市;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8777(2006)02-0182-02

城市化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城市化密不可分。比如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市化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在探讨城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之前先来了解城市的概念。

一、城市和城市化的内涵

(一)城市的内涵和属性

不同的学者给城市的定义不一样,笔者选择了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城市的内涵确定为:所谓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高度集中的居住地,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系统。

城市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内在属性:

1.聚集性——最基本的属性。城市是人口与人才,经济与科技,知识与财富,问题与矛盾最集中的空间,能够产生巨大的聚集经济效益和聚集社会效益。城市的聚集性,首先表现为人口的聚集性。聚集性使城市的功能得以提升和超越,城市化就是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也是城市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2.中心性。不仅仅是指它的自然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指城市对其周围地区具有辐射力和吸引力。

3.系统性。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利用为

前提,以聚集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城市是社会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二)城市化的含义和优势

城市化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

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分化的过程。人口之所以要向城市集中,出现城市化,是因为城市拥有许多优越性。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它的出现不仅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更为根本的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出现是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其次才是居住的需要,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第一位的。

二、我国城市化水平


(未完,全文共3144字,当前显示9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