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报告5篇范文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沈志兰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

随着上海经济重心的东移和“浦东金三角”发展战略的构建,地处发展极的南汇正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两港”建设,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国际医药园区等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的启动,及南汇区新一轮城镇规划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南汇区农村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达45%,而南汇区到2010年的城市化水平预见将达59%,2020年达75%,其中,海港新城将达90%。南汇目前城市化率仅为28%,与上述目标存在巨大落差。正在建设的海港新城现有1.1万人,预见2010年将达15万人;惠南新城现有人口13万,预见2010年将达30万;正待启动的临港工业区,按有关资料预测也将达40万人口。然而,与此同时南汇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攀升的问题日趋突出。我们认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较为现实可行的重要途径。首先,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提高南汇区城市化水平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其次,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融入南汇区开发建设大军,为南汇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再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文明程度,确保社会稳定。为此,我们就这—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二、南汇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特点

统计数据显示,至2001年末,南汇区农村人口为574273人,农村劳动力资源为398420人,使用劳动力为366056人,可见其中32364人为显性剩余劳动力。若按2001年南汇区粮食和经济作物亩均纯收入486元测算,要达到人均2240元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则南汇区405400亩耕地仅能承载88130个劳力,那么在农村劳动力总量中的166749个务农劳力中,隐性剩余劳动力78619人,达48%。如此推算,至2001年末,南汇区共有农村剩余劳动力110983人。

在这些剩余劳动力中,有8.16万人有非农就业意向。通过调查,这一群体中,36岁以上者占52%,26~35岁者占38.5%,16~25岁者占16.5%;大专以上者占4%,高中者占10.5%,初中及以下者占85.5%;具有中级技能者占1.96%,初级技能者占25.86%,传统工(农村五匠)者占33.21%,无技能者占38.9%。

由此可见,在有非农就业意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技能缺乏这一共性,其余3万多剩余劳动力中,这一情况就更为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阻碍南汇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转移。

三、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一)小城镇建设缓慢,传统二元化户籍制度的束缚

小城镇建设是上海郊区农村城市化的最便捷、最有效的首选途径。南汇区小城镇建设的外部环境和发展形势总体较好,但全区目前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相比,显得过于缓慢。全区城镇体系的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的规划还处在修编阶段,有些小城镇在功能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影响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特别是未能达到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预期效应。


(未完,全文共4765字,当前显示13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