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调研报告5篇范文

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思考

冯雷、解慧、孔祥敏

一、城乡结合部的基本特征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的进程,都是由农业人口转向非农业人口并趋向集聚,因此也是由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的过程;与此同时,包括着城市价值观和城市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域扩散。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地处大中城市市区与郊(县)交错接壤地带,也就是本文探讨中所指的城乡结合部。随着大中城市工业、交通、文教、卫生、居住地及第三产业不断向近郊扩散,从原以农村为主的市郊地带较快演变为兼有城乡特色的特殊空间,其基本特征如下:

一是复杂的交叉性。互相“插花”地块日益增多,郊中有城,城中有郊;城市居民与农村村民混聚交织在一起,城市、乡村风貌并存交叉是城乡结合部的一大外观特征。二是高度的集聚性。与一般农村相比,城乡结合部人口、劳力、资金、生产、流通等等都比较集中,反映着紧密依托于城市而呈现出的生产力结构多层次和经济成分多样化。三是繁荣的商业性。由于有着可以利用的城市巨额需求,便捷的交通运输,强有力的工业支援,雄厚的科技力量,灵敏的信息传递等条件,因而城乡结合部中的乡镇企业产品和农副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周转快,成本低,形成较高的商品率,取得高于一般乡村的收益,成为商品经济活跃发达的地区。

四是明显的先导性。城乡结合部地处城市中心辐射力的强辐射地区。城市先进的技术、设备、文化、生活方式等一切新东西首先为城乡结合部获得,造成该地区的农民在技术、文化、经营管理、生活消费、娱乐活动等方面均优于一般农村,从而成为农村工业化、商品化、城市化的先导。

五是动态的过渡性。城乡结合部受到城市和乡村双向发展的深刻影响,不断发生着复杂而动态的过渡性变化,由原来以农业为主,农民为主,逐步发展成为兼有城乡经济结构,城乡建设设施、城乡生活方式并存共荣的格局,最终演变为新兴的城市地区。在西部地区完成由农业省向工业化转变的过程中,区域范围内的城市——结合部——乡村的梯度推进是必然趋势,其中,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枢纽。

总之,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发展向外扩展的最佳区位,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过渡地带和建设直接为城市服务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的基地,因而它是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中一个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黄金地带”,具有突出的、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城乡结合部的主要问题

城乡结合部处于城市中心区与农村之间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竞争之中,其面临的复杂变化情况为城市和农村所没有的,不可控因素甚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一是建设布局混乱。城区囿于空间狭小,企事业单位、居民新村向市郊(县)延伸蚕食;郊县则利用结合部的边缘级差效应,开厂办店,农民乱建盖私房。结合部又往往属于市、县多方领导管辖,各自为政,见缝插针,建设无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布局混乱,甚至造成建设性破坏,影响城乡总体规划实施。

二是城乡经济分割。我国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以行政区划为疆界的、市与市、市与县、镇与乡之间壁垒森严,互相隔绝的“行政区划经济”。这在城乡结合部表现得尤为突出,凡是有利可图的事业,几方抢着干;无利可图甚至要付出代价的事业如市政基础设施等,各方都不愿干;或者当结合部行政区划调整时,农方闻风抽走资金,设备等,致使结合部发展贻误时机,缺乏后劲。

三是环境卫生的“短腿”。农村地区乡办村办的畜牧场多,农民养鸡鸭多,使大多畜粪


(未完,全文共5506字,当前显示139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