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文化演讲稿
魅力贵州之沙滩文化
贵州北临巴蜀、南接滇贵、东连荆楚,文明渊系炎黄,但历史载有李白流放夜郎,刘禹锡被贬播州,王守仁贬龙场驿等故事,长期以来贵州竟被视为化外蛮荒之地,逐客流放之所,贫穷落后,瘟疫横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两银,诚如非人所居之域。
今天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总面积为17.62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2006年,全省辖9各市(州、地)、88个县(市、区,特区),省会为贵阳市。
其实,贵州的文化一直都在一个村庄中延续——
在贵州的遵义县的禹门乡有个方圆不过10里的小山村,名为沙滩,距遵义市政府所在地不过70里,这里气候温润,适于农耕。乐安江流灌全村,江中有长约半里的沙洲,名为琴洲,沙滩由此得名。蜿蜒而来的江水,到这里成为一条澄碧的带子,开阔的江面上,静卧着两岸缓坡河滩上的良田沃土,滋养着散居在苍松翠柏、茂林修竹间的几十户人家。村中田土肥沃,一年稻麦两熟,旱涝无忧,江中鱼鳖繁衍,堪称鱼米之乡。农闲时节,江面上会泛起几只小渔船,撒网捕鱼、耕田读书的生活,在这个村庄延续了四百年。这里民俗淳厚,世代注重耕读,成为沙滩文化的摇篮。
晚清以后的一百多年间,这里走出了几十位文人学者、两位外交官和大批有作为的官吏。学者们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从经学、文字学、版本目录学到地理学、天文学、农学、医学,都有颇高造诣。人们把这个学者群的成就,称为沙滩文化。一些长期研究它的学者认为:沙滩文化的出现,在贵州文化史上是一个奇迹。
继绝学、举逸民,其为盛世文化之先兆乎。文化的沙滩之所以积淀为“沙滩文化”,既是历史的议题,也是时代的意蕴。此中殆涵继举之义。当然,此之所谓沙滩,非当年北京大学红场外之沙滩,而是位于西南崖疆贵州遵义乡下乐安江畔的一个山村。前者显位京师,是为北京大学的民主广场,自“五四”以来,孕育不少为科学献身、为民主殉道的先驱。后者僻处西南乡野,发祥于乾嘉,而丰沛于同光之际的黎、郑、莫三家学术世家,以郑子尹、莫友兰、黎庶昌为代表,师儒一代,沾溉百年的文化群体。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迁居遵义,其史地研究所张其昀教授集思广益编撰《遵义新志》,关于沙滩,曾作经典性的评述:“黎恂字雪楼,嘉庆十九年进士(1814年),官浙江桐乡县知县。浙江省素为人文渊薮,颇广见闻。尝曰:人以进士为读书之终,我以进士为读书之始。归黔后以廉俸万金购置书籍。郑珍(子尹)以甥行,莫友芝以年家子,皆从恂治朴学……其后,珍与友芝蔚为一时宗师,西南巨儒。侄庶昌,字莼斋,师事曾文正公,从事经世之学。郑莫黎三家,互为婚姻,衡宇相望,流风余韵,沾溉百年……故沙滩不特为播东名胜,有清中叶曾为全国一知名之文化区。”“沙滩文化”的定位,从此获得文史学家的公认。这里所说的沙滩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概念,并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成就,单以学术文化而论。
(未完,全文共3948字,当前显示121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