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讲话稿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为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
心理教育活动课(或称心理素质培养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其总体目标是:协助学生建立起理性的价值观念,良好的自我观念,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改善其意志品质.
1.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价值观念
(1)使学生了解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及期望.
(2)增加学生对价值的察觉:让学生理解价值如何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
(3)帮助学生学习多侧面,多角度地看待学习和生活:学习正确归因;进行积极思维方式训练.
2.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观念
(1)增进自我体察:自我观察并认知有哪些心理需求和感受;学习描述自我感受;认识思想,感受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2)学会自我接纳:以己为荣;认知自己的优,缺点.
(3)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任自己的人;提高与周围人交往的自信心;坚持自我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增强自我监控:敢于自我肯定,善于自我激励;对他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反应适度;能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以积极的态度处之.
3.帮助学生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1)了解人的交往心理需求.
(2)熟悉与人沟通的技巧:学会运用同情心;学习非语言沟通技巧:眼神接触,表情,体姿,声调,手势.学习语言沟通技巧:了解交往中开诚布公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选择适当时机谈论感情问题;谈论感情问题时懂得倾听和发问;勇于表达,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立场,不卑不亢;不轻易责怪他人;面对批评做适当的反应,避免消极的影响;能区别某人的真正言行与你,对他言行的反应或判断是否相同.
(3)学会处理人际冲突:学习如何作不失理智的争辩;学会互惠互利的协商技巧.(4)学习与人合作:懂得合作的重要性;知道何时挺身出来带头,何时追随别人;学会正确地分析和对待自己的情绪变化.
4.帮助学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
(l)了解体察情绪的多样性情绪自觉:对自己情绪的认识和辨别,倾听内在的自我对话.
(2)学习分析不同情绪状态的前因后果情绪监察:留意是否有自我贬抑的消极信息,了解情绪的真正原因.
(3)学习情绪状态下的控制和疏导方法情绪管理:延迟满足;衡量情绪的强度,克制冲动,减轻压力.
(4)学习分析情绪与行为的差距情绪决策:了解别人的观点;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对人生抱有积极的态度.
5.增强耐挫能力
增强耐挫意识.认识到遭遇挫折是正常的.学会耐挫方法.学习接受和适应遭到的反对和不成功;学会给予和接受有益的批评;学会响应指示和接受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限制.
b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
我们把心理教育活动课的目标具体化,即,以具体的心理或行为特征作为心理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也就是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内容的编排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生大多处在6,7岁至11,12岁之间.跟幼儿期和青春期的快速变化相比,此时儿童生理方面的发展显得年缓而稳固,身高体重稳步增长,各种组织和器官也进一步成熟,尤其是大脑重量逐步接近成人,兴奋和抑制机能进一步增强.
(未完,全文共8645字,当前显示148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