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手足口健康教育讲稿

第七章第五节手足口病

【目的要求】

1.熟悉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及特征

2.熟悉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

3.掌握手足口病的诊断要点与辨证论治

4.掌握手足口病的隔离、预防等措施。【概述】

定义。是由感受手足口病时邪(柯萨奇病毒a组)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临床以手足肌肤、臀部及口咽部发生疱疹,或伴发热为特征。该类病毒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在4度可存活1年,但不耐强碱,高锰酸剂、甲醛、碘酒可使其灭活。

发病情况。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最多;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以婴幼儿儿为多见,4岁以内占发病数85%--95%。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性极强,易引起爆发流行,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源为患儿及隐性感染者,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传播,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成人通过隐性感染可以获得相应的抗体,所以以儿童为主。患病后只获得该型病毒的免疫力,但是持续时间不明确,对其他型病毒积极交叉感染者无免疫。

预后。一般预后较好,无合并症患儿一般5-7天自愈(不留瘢痕),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甚或危及生命(邪毒内窜出现邪毒犯心、邪陷心肝等变证)。

【病因病机】

本病由外感时行邪毒所致,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脾。肺主宣发肃降,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为水之上源;脾主四肢肌肉,司运化,开窍于口,为水谷之海。时行邪毒由口鼻而入,内犯于肺,下侵于脾,肺脾受损,水湿内停,与时行邪毒相搏,蕴蒸于外,则发生本病。分为邪犯肺脾、心脾积热之轻症和湿热蒸盛、气阴两伤之重症。

另外,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到时邪疫毒侵袭而发病。

西医认为,手足口病特别是ev71感染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大致认为是肠道病毒由消化道或者呼吸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粘膜或者淋巴组织中增值,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导致病毒血症,并可以随血流播散至脑、脊髓、心脏、皮肤等靶组织继续复制,引发炎症及相应的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由于自身的防御机制,可以控制感染防止继续发展,成为表现轻者甚至隐性感染者;若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可使病毒载靶器官广泛复制,侵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发展成为重症感染。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病史病前1~2周有手足口病接触史。4岁以下小儿多见。

2.潜伏期2~7天,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出现发热,多在38℃左右,可伴头痛、咳嗽、流涕、口痛、纳差、恶心、呕吐、泄泻等症状。一般体温越高,病程越长,则病情越重。(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主要临床表现为口腔及手足部发生疱疹。口腔疱疹多发生在硬腭、颊部、齿龈、唇内及舌部,破溃后形成小的溃疡,疼痛较剧,年幼儿常表现烦躁、哭闹、流涎、拒食等。在口腔疱疹后1~2天可见皮肤斑丘疹,呈离心性分布,以手足部多见,并很快变为疱疹,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如米粒至小豆粒大,质地较硬,多不破溃,内有混浊液体,周围绕以红晕,其数目少则几个,多则百余个。疱疹长轴与指、趾皮纹走向一致。少数患儿臂、腿、臀等部位也可出现,但躯干及颜面部极少。疱疹一般7~10天消退,疹退后无瘢痕及色素沉着。

重症病例:

少数发展迅速,1-5天后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导致死亡,存活病例可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多出现在病程1-5天内,患儿持续高热、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如精神萎靡、嗜睡或易惊、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谵妄或者昏迷、惊厥等。颈项强直在2岁以上的儿童中较为明显,可出现巴彬斯基征阳性。


(未完,全文共5172字,当前显示144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