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2016道德讲堂敬老孝亲讲稿

以德治国之孝老爱亲

多年前,一曲《常回家看看》,风行大江南北,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是表达孝意的基本方式,也是朴素而必需的人之常情。

日前有媒体报道,不少网友在网上发起了“算算这辈子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的调查,网友们计算出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长的是有十几年,最短的只有十几天。有网友感叹,“这辈子我也许只能和妈妈相处了25天了,我在外地上班,每年只有春节能回家一次。我妈妈今年55岁了,如果上天眷顾妈妈能活到85岁,在她最孤独的那30年里,我在她身边的时间不超过600小时,也就是25天,还不到一个月,这个结果真是太残酷了。”

“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在此语境中,游居在外的儿女确实应该常回家看看。“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人伦理道德的一个基本指标,孝顺的基础是尊重,起点是抚育之恩和情感关心的回馈,这可以说是一种责任。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生命授之父母,多年养育之恩,是难以报答的。

谭小兰,导子乡导子村人。

谭小兰,一位普通的乡村妇女,她把行孝当做是善的传承,十几年前她婆婆因病去世,公公也因此疾病缠身,2008

年突发脑血栓而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从此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陷入了困境,照料老人的重任落到了唯一居住在乡村的谭小兰身上,但她没有嫌弃,几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公,不怕脏不怕累,侍候公公每日的洗濑,为公公端屎接尿,一日三餐都按公公喜欢的口味准时送到公公手上,替公公喂水喂饭,为让公公住得舒适,还将节省下来的钱给公公房间安装了空调,并在公公床前装了个按摩器,常常替公公敲打按摩。“久病无孝子”,但作为一个为人儿媳的谭小兰能长久坚持孝奉公公的优秀事迹传遍邻里,被众人称赞。

刘美菊,女,余庆乡龙陂村人。


(未完,全文共3115字,当前显示71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