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详细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的结构关系,感知文章明晰、谨严的结构所表现的逻辑力量;

2.体会文章简洁的语言所表现的深沉而内敛的情感和理性力量

3.深入体会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提高语言把握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1.建基于文本的分析,努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与分析能力

2.问答与拓展。在设疑的前提下,点拨、解答难题;同时提供有关图片、文字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悟马克思那种生命不息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止的崇高的献身精神

2.学习马克思“思考一切”的对世界的观察方法,并树立为百姓谋福祉的无私精神

一、课前准备

1.通读全文至少三遍,正音正字

2.查找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交往及其革命活动的资料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件显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图片)

(二)

Ⅰ、文章情感基调

1.问。大家课前已经查找过资料,谁来说说马克思和恩格斯交往和葬礼的情况。

资料。卡尔•马克思,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市。1843年迁居法国巴黎。中学毕业后,先后入波恩大学、柏林大学研究法学、历史学和哲学。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当时,英法两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法国巴黎无产阶级的起义震动了整个欧洲。就在这样的历史时代,1844年9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见(恩格斯于1820年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的巴门城)。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他们在革命实践中共同战斗,在革命理论上共同创造。184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他们参加共产主义者同盟,共同草拟了该同盟的纲领,即《共产党宣言》。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在第二国际成立后才称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组织的基础。

从1870年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住在伦敦,“他们两人始终过着充满紧张工作的共同的精神生活”。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特殊的运动规律,他的最伟大的著作《资本论》就是这方面研究的结晶。作为马克思伟大事业的终身战友的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出色地完成了《资本论》第

二、三卷的整理出版工作,卓越地领导了国际工人运动,直至因病逝世。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导师”。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当时参加葬仪的有:恩格斯,马克思早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时期的两个老同志列斯纳和罗赫纳,从法国来的拉法格和龙格[马克思的女婿、共产国际成员],从德国来的李卜克内西,还有两位著名的科学家──化学家肖莱马和生物学家雷伊•朗凯斯特等),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

2.问。对亲密战友的逝世,恩格斯会有怎样的感情。

(朗读文章第一段,领会文章语言所表达的情感)

(引导学生探究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的复杂的情感。分析文章的语句,展示资料。)

问。文中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马克思是在“安乐椅”上逝世的。

资料:


(未完,全文共6589字,当前显示145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