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怀化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和思考
阳畅宏
文化软实力是发展的"硬功夫"。以文化产业为载体的文化软实力,在现代经济结构和综合实力竞争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要使怀化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二方阵,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以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要素的文化软实力,是重要而现实的途径。
一、文化产业在低层面不断成长发展
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2004年到200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以超过1亿元的增值递增,2007年达到7.4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增长速度分别比gdp快3-3.7个百分点。
对社会就业拉动力不断增强。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失业人数增多的情况下,2008年怀化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6万余人,比2007年增长30%,远高于全市从业人员5.8%的增速。
经营性企业增加,对财政增收贡献增强。据调查统计,2008年全市经营性服务业企业达到3000多家,初步形成了娱乐、印刷、广播电视、网络、图书发行、报业、旅游等十大门类,实现产值18亿余元,营业收入过11亿元。其中,年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的民营文化企业达10余家。
总量排行全省"第三方阵"。2007年,怀化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全省的1.7%,总量只有位于第一方阵长沙的3.6%,只有位于第二方阵常德、梆州的21%、46%。对经济的贡献率居全省第10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1%,比最高的长沙低7.6个百分点,比常德、梆州分别低
2.3、0.7个百分点。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五大瓶颈
思维理念滞后使文化产业发展达不成共识。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束缚,部分人对文化产业认识不清,仍未从计划经济的"公益文化"的圈子中跳出来,认为"文不经商",缺乏经济文化和文化经济意识。一些人虽然已经认识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但又顾虑一旦做大做强,政府投入的事业经费就会逐年递减、被"断奶",与其这样,不如维持现状。还有少数人将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推脱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上的责任。
体制机制不顺文化产业发展打不开局面。在管理体制方面,政事不分、政企不分,难以形成一个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无法使文化单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不利于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使文化单位和社会办的各种文化都管不好。在运行机制方面,文化产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不强,经营中缺乏科学决策和管理,分配上还普遍存在“平均主义”,人事制度上还存在严重的“政策壁垒”,难以形成流动机制和淘汰机制。
政策环境欠优使文化产业发展形不成规模。一是政策不配套。文化产业发展牵涉的众多部门制定的政策规定往往受自身权力和利益的驱动,缺乏统一协调性,甚至相互矛盾、相互掣肘。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一些政策性费用的征收,比如文物管理、小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征收等难以落实到位。三是政策有空档。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既要按企业征税,又要按事业单位进行财政调节,较重的税费负担拖累事业发展。民营文化企业的诸多经营领域在税收方面没有相应的政策依据,税务部门一直参照娱乐场所征税,致使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落后于其它地区,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更为艰巨。四是政策不对等。民营文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市场准入等方面未能享有国有文化企业的同等待遇,制约了民营文化经济的发展。
(未完,全文共4874字,当前显示13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