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坚区长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范文
鲍志强市长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06-02-10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
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2月7日上午,市长鲍志强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新世纪的第一个五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的五年。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奋斗目标,按照“发挥省城优势,发展省会经济”总体思路,解放思想,干事创业,攻坚破难,开拓进取,经济、社会、生态和城乡建设朝着更加协调的方向迈进,省会现代化建设步入新的阶段。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0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876.5亿元,年均增长14.2%,比2000年接近翻一番,人均3916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6亿元,年均增长16.7%,是2000年的2.2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62亿元,年均增长20.4%,是“九五”时期的2.4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7.9亿元,年均增长17.9%,是2000年的2.3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83.3亿元,贷款余额3259.9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2.7倍和3倍。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0:43.9:46.1调整为7.1:46:46.9。工业比重39.1%,比2000年提高3.8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逐步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率45.7%,比2000年提高13.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比重41%,高新技术产值比重30.1%,经济外向度16.2%,比2000年分别提高16个、9.9个和3.7个百分点。收入过亿元企业608家。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提高。
区域统筹力度加大,“三农”形势发生积极变化。把破解“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初步构筑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反哺农业新机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6521”和“1020”工程,五年各级财政支农投入24.6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倍,2005年粮食总产260.1万吨,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村村通油路(水泥路)、通自来水、通客车、通广播电视率分别达到95.8%、62.6%、99.3%和100%。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省城发展框架全面展开。按照“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空间战略和“新区开发、老城提升、两翼展开、整体推进”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高起点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和控制性详规编制,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全面增强。高标准实施“十大工程”建设,完成城建投资850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2倍。东区主干路网基本形成,西区大学科技园初具规模,“三网一枢纽”交通构架形成,航空运力不断增强,电力供应保持稳定,通讯网络广泛覆盖,老城面貌部分发生质的变化。高效能推进城市管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居民生活环境和城市生态得到较大改善。加大保泉力度,实现泉水两年多来持续喷涌。
(未完,全文共8113字,当前显示13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