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医改问题1055

医改

基层卫生机构就应该转变观念,把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把百姓的小病治好,这样也就缓解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让更多的好医生有更多的精力来医治大病。

10月6日,在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该回老家享受国庆假期的史松涛,此时却正在自己的科室里忙着为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而在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的西营社区卫生服务站,70多岁的郑阿姨连过节也没放下去卫生服务站测量血压的习惯„„

作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最前端,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农村基层医疗改革的深入,这些坐落在田间地头、社区街道的卫生服务机构在逐渐走向规范化的同时,还要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将日常工作从医疗、卫生,扩展到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等领域。

农民的家庭医生

韩村河镇中心卫生院暨韩村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涉及27个行政村、4万余村民的看病问题。在把乡镇卫生院转制为卫生服务中心的同时,对于“卫生服务”的认识也同样需要转变。

徐俊杰院长介绍,在转制之初,从中心院长到站上的卫生技术人员对于“社区”、“社区服务”、“公共卫生”等理念并不是很了解。转制之前,村卫生室只做好看病拿药的工作就可以了(主要以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是一种坐等病人上门的服务模式);转制之后,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重点向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倾斜,卫生服务中心就要强化自己的服务意识,让医生走出医院,走进农民家庭。

在村民自愿的前提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已与17个生活社区,1650户、4237人签订了《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式服务协议书》,开展了家庭式医生服务,社区医生服务团队覆盖率达到100%。

除了做好农民的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将疾病预防、理疗康复等知识的普及,作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2010年,服务中心开展了脑中风的筛查和防控工作,每月需对299名高危人群进行随访,截止目前已经随访6次,随访人次达到1782。目前,服务中心已完成对辖区内心脑血管等四种常见慢性病的人口普查工作,并建立电子档案,为慢性病患者免费发放防治药物。

徐院长说。“给因病致残的患者进行康复是一件十分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基层医务人员具有足够的耐心。我们不仅亲自给患者做康复,还把康复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让他们乐于接受,从而也建立患者的康复信心。”

然而在最初组织医务人员“下乡”时,徐院长也认识到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俗话说你要给人家一桶水,自己要有十桶水才行。我们下去讲的课程和内容是不是符合老百姓的要求,是不是能让老百姓接受,这都是问题。在04年参加中残联培训之前,我自己对康复的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回来给院里的医生讲课,他们都问‘这什么跟什么啊’。你想想,如果连我们的医务人员都不明白的问题,老百姓就更听不懂了。”

针对这个问题,从2009年开始,服务中心便从每个社区抽调一个医生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康复培训,“之后大家对康复有了最基础的认识,也知道该怎么去做了。”

“下乡”活动开展得好了,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徐院长面前。“从医疗卫生到健康教育,这些工作全都是需要人的。但是由于基层卫生院人员比较少,在合编的时候只是考虑了服务人口,没有考虑到原来我们这里是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全镇的医疗卫生责任和床位的问题,所以人员就相对紧张。”

小医院严标准


(未完,全文共9356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