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我国农民工就业平等权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就业现状与对策

一、我国劳动就业状况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劳动就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劳动就业规模逐年扩大,城乡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城镇失业率保持着较低水平,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劳动效率进一步提高。据统计,从90年代开始,我国劳动力资源以每年1000万人左右的速度增加,1995年末达到8.3亿人。城镇新就业人员720万人,年末城镇从业人员18606万人,比上年增加426万人。1995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20万人,登记失业率为2.9%。具体特点如下:

1.就业结构逐步改善一是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数增加很快。1990年到1994年每年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人数约增加600万人。二是就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1995年,第

一、

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52.2%、23.0%、24.8%,与1994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了2.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比第二产业高出1.8个百分点

2.劳动效率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分析,按人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1994年为7100元,比1990年的3185元增加1.24倍,平均每年递增22.5%,按可比价计算平均每年提高9%,是建国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最快的时期之一。

3.目前我国就业领域呈现了一些新变化。第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就业形势呈现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局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就业压力随之增加,同时也充满良好的机遇。及早地在改革大潮中找到自己适合的就业位置,已成为当今劳动者实现自我的追求。近几年劳动就业竞争机制开始形成,城镇失业率逐年上升,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体制的不断完善,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将随之增加。据人口资料测算,1996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数将达到84690万人,比1995年净增1100万人,按全年gdp计划增长和上半年实际执行情况,预计全年城镇需安排1200万劳动力,城镇失业率将比1995年的2.9%有所上升。

第二,就业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城乡“双向流动”模式正在形成。当前劳动力流动日趋活跃,值得注意的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规模有所缩小,而由城镇转向乡村的劳动力反而有所增加。据测算,城镇人员到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目前已达1000万左右。全国1.3亿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城镇劳动力占8%左右。

第三,私营个体经济规模逐渐增大,其中兼职人员增多,人才群体呈年轻化,整体素质大为改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1995年全国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5570万人,比上年增加1146万人。其中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有2045万人,增长31.3%,占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11%,私营工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科技型、外向型私营企业增长迅速。

第四,政府不再扮演安置就业的主角,劳服企业迅猛发展。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形势下,劳动就业单靠政府实施政策性安置,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只有把劳动力引入市场,劳动者的素质、价值才能得到准确公正的评价,企业和劳动者才能在自愿基础上进行双向选择,从而促进劳动力资源以及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劳动者由从政府安置就业转到市场竞争就业,需要大力发展劳动力的中介服务组织,形成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一条龙服务。职业介绍机构到1995年末达2.5万多家,其接纳劳动力供求登记1500多万人次,介绍就业1300多万人次,成功率达86%以上。在城镇新就业人员中,除部分退伍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尚需统一分配外,绝大部分就业者都是通过市场体系实现就业的。


(未完,全文共4554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