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从一则寓言说开去

一连好几年都很少见到大雪纷飞的景象,似乎连过年都缺少了年味,心中不免对下雪有一种不可遏制的期盼。还好,恰值立春时节,大年初五,一场久违的鹅毛大雪不期而至,一连下了好几天,大约真是应了“瑞雪兆丰年”的兆头。不要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些中年人,也不由得兴味盎然,渴盼与粉妆玉砌的大自然做亲密的接触,滑雪、溜冰、堆雪人、打雪仗……时光似乎一下子又回到那充满童趣的年代,这是多么令人倍感惬意的场景啊。寒假晨练,每天都要绕着汭河橡胶坝游走一圈,龙泉寺景点是必经之路。可是看着那暖洋洋的冬阳下业已枯槁的荒草,整个山野似乎都没了一丝生气。缀满树枝的叶子早已被寒风撕扯的零零落落,只剩下光秃林立的枝条直愣愣的刺向天空。就是那四季常绿的松柏,簇簇针叶也显得一片枯黄,全然没了苍翠盈碧的风貌,蓦然间就使人觉得满目萧瑟、一派凋零。

贯珠泉依然如扯线的珠帘一般从悬崖上滴答崩落,清冽的溪水挟裹着满地的枯叶顺着山谷潺潺而下,龙泉寺却终究还是缺了柳绿花红的盎然,少了冰天雪地的雅致,实在没有那份诱人畅游的情景,以致很少拾阶而上,饱览龙泉冬景。

倒是滚滚汭河上逐浪翻腾的浮冰,还有那沿着河湾慢腾腾地,一步一个脚印,或游走觅食,或振翅高飞的白天鹅,以及出双入对,游走如飞的黑野鸭,却无一例外地成为我相机镜头里驻足的盛景,每天不拍几张,心里倒像缺少点什么。

度过了一个漫长的,使人倍觉慵懒的暖冬,伴随着春姑娘姗姗的脚步,终于迎来马年的第一场大雪,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事情呀。

从正月初五开始,我和老杜、老罗、老于、老张几位老友,几乎每天早起都要踏雪出游一趟,沐浴着春的气息,踏雪郊游,欣赏白雪皑皑的田园美景;品味着那份浓浓的年味,走亲访友,享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神盛宴,这一切似乎都将我的人生日历翻回充满乐趣的童年,使人不免生出一种回归自然的豪情。

(一)

县城西区的公刘园是我们出游的第一站。说实话,对于西区广场,闲暇之时经常和朋友们踏足流连,那里的景致可谓熟的不能再熟了,可离广场咫尺之遥的“公刘园”却从未光顾,以致至今只知“鱼堡子”,而不知“公刘园”,作为崇信人,难免使人感到汗颜。

那天,我和老于老张一起床就冒着漫天的雪花,直奔公刘园。只见鱼堡子北依汭河南岸,南对霓虹闪烁的消防大楼,西接“新世纪”高层住宅区,东临“法律援助之心”办公区,整个景区的布局星罗棋布,错落有致,把那形如半球的鱼堡子衬托的更加醒目。

鱼堡子离地近二十米左右的高度,山坡上栽满了苍翠的松柏,堡顶新建一座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外行的我实在说不上是塔。是殿。是亭。环堡一周是一道深深的水池,池上有飞架的拱形石桥,只可惜现在工程还没完工,水池里没有注水,也就少了“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浪漫情调。

景区广场上,矗立着由著名作家贾先生题词“公刘园”的巨石,堡子四角各有几处青铜群雕,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生动地再现了我县远古农耕文化、当地民俗文化传承的历史场景。其实此地原名“鱼堡子”由来已久,依我的推断,只所以取名如斯,必定与当地的人文历史演变大有渊源,只是目前无直接历史资料可供查考而已。至于“公刘教穑”伫足崇信的传说,固然有其可信之处,但终究有点牵强,不足为普通百姓认同,也难明其所以然。两相比较,我看还是“鱼堡子公园”来得实在。


(未完,全文共4400字,当前显示13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