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义龙演讲稿
关爱他人,温暖自己
昌乐县朱刘街道万庄小学王长庚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
朋友: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义工经历,我感到特别的荣幸、也无比的自豪。我出生于1970年,是中共党员,昌乐县数学教学能手,1989年7月毕业于昌乐师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参加工作以来,二十多年如一日躬耕于三尺讲台,为宏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培育祖国新人默默无闻地劳动着、无私地奉献着。我的座右铭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总是以《老子》里的这句话来衡量自己的道德追求,因为我崇尚最高境界的善行——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医院里帮助一位大嫂看护孩子,萌生了做义工的想法,今年春天,我有幸结识了潍坊市义工组织的朋友们,了解到义工就是个人在不影响工作、家庭的情况下,志愿贡献时间及精力,在没有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尽自己的能力无偿的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到社会的温暖,是一种表达爱心与关怀的积极行动,是爱心人士与受助家庭之间的桥梁,更是我们尽公民责任,贡献自我、回馈社会的一种方式,我毅然加入了义工组织,开始了我的义工生涯。
我目前参加的义工活动主要有两项。一是到青州市杨集镇杨集庵村去关爱留守老人,二是跟随潍坊义工去关爱贫困学生,一次次的善行,一张张的笑脸,一句句的道谢让我的心灵受到前所未有的慰藉。“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关爱他人,温暖自己”这是我每次参加义工活动之后都会有的深切感受。
杨集庵村是青州市杨集镇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小村子。在群山环抱中,只有倚山搭建的几座石头垒成的西屋,整个村庄只有十个居民,除一个智障的男子年轻点(四十多岁),其余几人的年龄都在七十多岁
到八十多岁之间。这是一个典型的
贫穷落后的山村,村民过着几近原
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文化生
活几乎没有,取水、交通极为不便,
每次下山到杨集镇看病或者买东西
都得走二十八里山路。村里的年轻
人都在外打工,并且在打工地落户,
只剩下这些留守老人。
每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我们自备车辆、食物及所需器物用品到杨集庵村关爱山上的留守老人,奉献爱心。经过两个小时的跋涉,来到杨集镇,下车后在蜿蜒陡峭的山路
上再攀登四十多分钟才到达杨集庵村。
同行的有潍坊市中医院的骨干医生,有潍坊日报社
的记者和编辑,有教师,有各行各业的朋友,我们分工
明确,医生负责给每一个村民检查身体,免费发放药物、
提出医疗建议等;其余的男同志负责给老人打水、修理
房屋;女同志负责给老人洗衣、扫地、整理房间;而我,
负责给老人理发。
我虽不是专业理发
师,但服务态度却无比
真诚。为了做好义工,
我特地向干了多年理发的姐姐学习理发技巧,专门购买
了推子、剪刀、梳子、披布等一整套理发用具,还购买
(未完,全文共3474字,当前显示112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