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讲稿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论①②③④
1.道德:
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含义:
①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
②道德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
③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
④道德是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3.道德的一般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同政治、法律、哲学、宗教、艺术等意识形态一样的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具有的性质,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即道德作为一般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性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表现)
①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直接决定着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发展必然引起道德关系的意义发展
④道德总是一定社会经济利益关系的产物,道德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自身的存在规则和发展规律。道德的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它即可以对社会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起消极的阻滞或促退作用。
4.道德的特殊本质:
是指道德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具体的意识形态所具有的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本质。主要表现为:首先,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道德是一种由原则、规范、意识、信念和行为习惯构成的特殊的调解规范体系,具有特殊的规范性。①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②道德是一种非权力规范。③道德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其次,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5.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①道德不仅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而且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
②道德是一种以指导行动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地行为方式为内容的精神。因此它又是实践的。道德的基本品质:道德是人们从“实践—精神”上掌握现实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需要主要是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同时,道德是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6.职业道德:
就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形成和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形式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
7.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表现为: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8.为人民服务原则。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及其观点的灵魂,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动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9.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指导下形成的,调整人们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判断职业行为善恶的具体标准。我国目前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规范体系。具体而言:①要爱岗敬业,勤于职守。
②要尽职尽责,奉献社会。
③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④要文明竞争,友好协作。
⑤要勤奋学习,熟练业务。
10.教育劳动的特点:
教育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劳动产品具有社会性)、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劳动对象的复杂性、向师性、主客体双重性)、教育劳动工具和方式的特殊性(教育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育劳动方式的创造性)
11.教育劳动对象的主客体的双重性:
(未完,全文共6542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