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如何增强第一资源意识实施人才强县战略

近年来,息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党政领导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四支队伍一起抓,在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上大胆创新,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一、创新工作方式,坚持党管人才

我们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在完善工作格局、创新工作方式上下功夫,促进了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一是创建人才工作的新格局。成立了以分管组织的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组织部部长、一名副县长、一名组织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宣传、统战、计划、教育、科技、财政、人事、社保、公安、建设、文化、卫生、科协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人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积极构建在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牵头抓总、党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上下贯通、协调一致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同时,建立和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知识分子制度,明确每一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系一名市或县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并通过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开展交友活动等方式,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了解他们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和健康状况,关心帮助和解决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了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号召力。

二是树立“大人才”观念。我们把各类人才都纳入视野,广纳贤才。为加强人才库建设,扩大“库容量”,我们把全县各行各业7081名具有初级职称、2671名具有中级职称、167名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588名科级实职领导干部、43名企业管理人才纳入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对在县工商局登记注册的39名民营企业主及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了登记。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也被我们纳入管理范围。1999年,县委下发《关于选拔和管理优秀乡土人才的意见》,对近百名候选人在全面考核、评审委员会评审的基础上,对第一批21名农村“优秀乡土人才”进行了命名表彰,2003年,又命名表彰了第二批26名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并在全市创造性的对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发放津贴。同时,正确处理“为我所有”与“为我所用”的关系,“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实行“柔性引才”,变人才引进为智力引进。1999年以来,采取聘请、项目合作、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形式引进人才达340多人次。此外,我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求贤若渴精神积极引进人才。今年初,由县领导带队,组织了人事、劳动、教育、卫生、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召开人才招聘会,引进60多名本科学生到息县教育一线工作。目前,全县共引进省内、外从本科生到博士学位的人才97名。

三是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首先是抓好现有人才的培养提高。制定了现有人才教育培训规划,突出重点,拓宽领域,改进方法,讲求实效,全面提高现有人才素质。通过多种渠道,把一批中青年干部送到国内高等院校进行培训,先后选送15名干部到武汉大学研究生进修班、上海复旦大学和华中师大学习,选送44名干部到市委党校学习;每年举办一期知识分子培训班,并选派一批市、县级拔尖人才到市里接受培训;每年举办二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培训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其次,抓好后备人才的培养提高,积极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以县委党校为依托,每年举办一期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创新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要求,出台有关文件,树立正确的干部使用导向,鼓励青年后备干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五年来,有200多名青年后备干部取得了大学或大专学历。


(未完,全文共4700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