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人性化

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

苏兴锦

【内容摘要]】

寄宿制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通过自理能力的培养和卫生习惯这两方面进行具体活动。在具体的实践中,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寝室、食堂、劳动实践基地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

【关键词】

农村学校寄宿制养成教育

一、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趋向缓慢,人口出生率逐年降低,这使得学校生源呈急剧减少的局面。加上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经商的人们越来越多,使得他们的孩子留在家中,有的托付祖辈照看,有的托付亲戚朋友代管,让这些孩子成了“留守学生”。目前在不少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已占到了相当比例,成为了班集体中一个较有影响的群体,孩子留候与教育问题严重。随着农村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合理的调整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促进农村教育能够全面、和谐、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镇一校”的寄宿制办学模式日趋成为农村中小学的主流。农村小学实行寄宿制办学不但解决了制约布局调整的一个瓶颈问题,而且也拓宽素质教育的时空,提升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是促进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直效之举。

养成教育是一个传统的课题,它在人教育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公认。养成教育又是一个新课题,它的复杂过程和内在机制,是人们需要通过长期实践而探索的问题。当今儿童少年主体意识的发展和价值观念新取向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养成教育,充分认识养成教育的要素、本质、功能及其它实施途径和方式。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还指出:“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教育关系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养成教育是各级学校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更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巴金曾说过。“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养成教育是一种点滴入微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月月抓,天天抓,时时抓。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订了《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并通过《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竞赛记分表》进行每日行为规范记录,紧紧围绕“一日常规”训练展开,并着重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作了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能力”是指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生存能力、劳动能力、交往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等等。小学生生活能力的养成及其教育的内容应以“温”、“饱”自理能力的某些指标作为下限,而以学习独立生活和在“特定”条件下能够独立生活作为上限,以使他们将来走向社会,不会产生特别的障碍,具备了必要的心理准备、生活知识准备和生活劳动及生活综合能力的准备。

1、寄宿制本身就是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


(未完,全文共6527字,当前显示13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