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演讲词:丝路新歌

丝路:历史与现实

作者:赫立军|发表时间:2013.12.09刊发于总2039期《中国经营报》[先锋话题]版

近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中国领导人在西北方向经济外交的新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接连在中亚就该计划发声,让外界开始聚焦中国于中亚方向新一轮的纵横捭阖。加上近年来中国能源外交在俄罗斯及中亚接连取得的进展,政治层面的亲疏离合不论,经济合作层面上中国在北方及西北方的表现也可用惊艳形容。

只不过这种惊艳却也只是近年来的事情。自丝绸之路衰败以来,中国在西北方向的经济权力一直一落千丈,与其直接相关的地缘政治表现自也让人神伤。其中,尤以沙俄的入侵和强迫通商为甚,而哈萨克人在中俄间的离合更为中国权力丧失增添了悲伤的注脚。屈辱往事

此间的“丝绸之路”指的自然是横贯欧亚大陆东西的那条陆上丝路。当1280年忽必烈接见马可·波罗,这条丝绸之路的东端已经开始荒废,战争和气候变化决定了它的这种命运。这意味着中国西北、中亚乃至中国北方的经济版图及商贸道路要在未来的某个时段里重新塑造开启。当英国人从海上叩击中国的大门,与其在整个欧亚大陆上进行帝国主义争霸的俄罗斯人也在从北方和西北方向窥视着在俄语中用“天下”指代的这个东方大国。此后发生在这里的贸易拓展大多存在于中俄之间,而未如历史上那般贯穿欧亚。也许下一次欧亚贯通要等到俄国人修好西伯利亚大铁路,但19世纪他们对中国国门的叩击还是成为了这里经济版图重塑的一次尝试。尽管这里写满了中国人的屈辱。

以哥萨克为先锋的俄国扩张大军先向东进发,直达太平洋沿岸。最初由康熙皇帝与其订立的《尼布楚条约》确立的边界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最终被推翻。而由此产生的地缘压力传导至中国西北,向南进发并已占据哈萨克草原,威胁希瓦、布哈拉、浩罕的沙俄侵略势力对中国西北的威胁更加严重。19世纪上半叶便已修筑了“锡尔河碉堡线”和“新西伯利亚碉堡线”的俄军在中亚的军事存在绝非中国可比。在此之前,战事频仍的欧洲让俄国在西方的贸易大受影响,东方商贸活动愈发显出重要作用。所以,通过中亚对中国的贸易也愈发重要。

早在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中就写入了埋下沙俄侵占中国西北领土伏笔的条款。它们意味着沙俄的进犯只是时间问题。1864年,浩罕将领阿古柏趁中国新疆少数民族起义入侵新疆,而沙俄则以防止阿古柏倒向英国为借口入侵中国伊犁。由此形成了沙俄在西北方向对中国的第一次严重啃噬。左宗棠率军收复失地,随后收回伊犁成为中俄两国焦点。

可谁承想,收复失地反倒会造成新的损失。清廷派去的谈判大臣崇厚带回了《里瓦吉亚条约》,内中规定了中国要向沙俄裂土赔款的内容,尽管沙皇答应归还伊犁。同样重要的则是通商条款,规定俄商可以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还增辟中俄陆路通商新线。


(未完,全文共4610字,当前显示11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