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

第二章使用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2009(1-2)

高岗仓

2011.01

学习目标:

理解政治、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掌握的规律,社会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种模式,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说明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

教学重点。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比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相关方面的变化特点。计划学时:2学时

第一节

政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

一、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与经济是人类生活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方面。人为什么要过政治生活。其背后的深层次动因是什么。

1.政治源于经济

(1)亚里士多德关于人与政治的关系论述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名著《政治学》中就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类在本性上是一种政治动物。”

这一命题从两个层面揭示了人类要过城邦生活的奥秘。(1)这是人类的社会需要使然。在各种各样的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语言的功能,能表达思想,因而能够区分善恶、正义与非正义。(2)这是人类的本能体现。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一个离群索居的人都不足以自给生活,必须与他人共同生活,来满足彼此的需要,维持生存。这就意味着人类生来就注定要过城邦生活,因为只有在城邦中生活,人类才能真正实现自己。

尽管亚里士多德所指明的城邦生活在范围、领域乃至内容上都无法与今天的人类政治生活相比,而且他对人类过城邦生活的原因的揭示还没有深入到经济生活的层次,但他所揭示的人类与政治之间须臾不可分的关系却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十分深刻的。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与政治关系的论述

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指出,“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1)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里,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的思想,

2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要求人们从社会关系去理解人的本质。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括两个基本的方面,一是生产,二是交往。生产是指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交往指的是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们的相互关系又受制约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

社会交往活动:

马克思的“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的论断指出了人的最根本的特性是人的社会性,人的这种社会性立基于实践活动基础上所构筑的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毫无疑问,这种人的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突出地表现为人的阶级性。

社会生产活动:

为了维护现实的人的存在,人必须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所在,因为人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必然通过分工的方式,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群体或社会,这样,马克思和恩格斯就从人类自身的物质生产活动中推断出了人类要过政治生活的客观历史必然性。

【小结】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物质生产活动是维护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出发,揭示了人类在从事物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具有其历史必然性,这就将人类要过“政治生活”的根本动因予以了正确的揭示,即人们要结成共同体,组成社会,形成国家,其原因在于要满足人类自身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然而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不同群体、不同阶级的特定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正是从这一独特的视角,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各种形态的基本矛盾高度概括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2)社会结构由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构成

如果从社会结构(指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及其联系和关系)来分析,我们可以把社会划分为两大基本的部分:


(未完,全文共13195字,当前显示14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