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导论

《比较政治制度》讲稿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使用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2009(1-2)

高岗仓

2011.01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一、制度与政治制度

二、国家及其观念

三、国家的阶级特性与政治制度的阶级属性

四、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第二节

宪法与政治制度

一、宪政: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

二、政治制度与宪法关系的三种类型第三节

战后宪法与政治制度的发展

一、二战后的宪法与政治制度发展的发展态势

二、行政集权民主制主导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三、宪法规范政治制度、维护公民权利的功能日益增强

第一章

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明确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发展过程,理解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相互关系变化的趋势,掌握国家、宪法与政治制度关系的变化特点。教学重点:宪政是宪法与政治制度的高度融合

教学难点:战后宪政的发展计划学时:4学时

第一节

国家、国家形式与政治制度

一、制度与政治制度1.制度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

制度总是和人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十分自觉地把人的问题与制度问题统一起来,认为:“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

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凡勃仑(托斯丹·邦德·凡勃伦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把制度和个人思想意识联系起来,他认为制度是“大多数人的思想中普遍具有的确定的习惯”。

康芒斯说。“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美国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道格拉斯.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一书中指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制度变迁则决定了社会演进的方式,因此,它是理解历史变迁的

关键”。

2.制度是一系列规则和运行机制的集合体

广义的“制度”概念,是指由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规则构成的交往秩序,它以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作为运行载体,通过明确规定或是提供行为预期的方式,规范个体和组织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并以自我约束或是由外部权威实施约束的方式,使这些规则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接受和普遍遵循。

非正式规则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在非正式约束中,意识形态处于核心地位。

非正式规则是由长期而稳定的政治经验演化而成的政治行为规范,具体体现为政治生活中的“惯例”、“习俗”、“价值”和“文化”。

惯例。①一向的做法;常规②司法上指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但过去曾经施行、可以仿照办理的做法或事实

现在常见的“国际惯例”一词,指“作为通例之证明而经接受为法律者。指在国际实践中反复使用形成的,具有固定内容的,未经立法程序制定的,如为一国所承认或当事人采用,就对其具有约束力的一种习惯做法或常例”。它的特点是一是通用性,为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通用;二是稳定性,不受政策调整和经济波动的影响;三是重复性,一般都是反复运用;四是准强制性,受到各国法律的保护,具有一定的法律约束力;五是效益性,被国际交往活动验证是成功的。

习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一般指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指个人或集体的传统风尚、礼节、习性。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对社会成员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行为制约作用。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等。


(未完,全文共21823字,当前显示14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