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2006-12-1108:25:27作者:江苏省宜兴第一中学王茜来源:无锡历史教育网浏览次数:1092文字大小:【大】
【中】
【小】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在江苏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学生的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下面对自己及身边的同仁在新课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受传统教学思维、教学习惯的影响较大,教师、学生很难“动”起来。
现在,大部分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时,基本上都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教材进行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仍然很浓。这样忽略了教材仅是“读本”的事实,背离了“课改”的方向。
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传统的学习习惯仍没有改变,加上某些学科作业负担较重,历史学习基本上只能通过课堂完成。让学生去查找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高而效率低,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很少提出问题。
新课标要求“学会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改变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广大教师正把这一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却存在不足:其一,单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而且分组方法单一,总是规定前后左右4位同学一组,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其二,每节课的容量较大,给学生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学生往往抓不住中心问题,表面热烈,但实际上并没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间的合作就徒有虚名,流于形式,学生也就很少能达到课标中要求的“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别说自己探究来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设计华而不实,效果不理想。
(未完,全文共2857字,当前显示7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