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钱建平(浙江宁波镇海三公司学校31520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代替了原来的大纲指导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教材中的框框条条,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既改变了以往数学过分注重知识本身严密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又突出了数学学习的实用性、普及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创造性。新教材体现了当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而教学过程改革必然涉及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革新。本文通过大量参考文献,并结合自身数学教学实际,针对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1、新课程改革体现教师观念的改变。任何一次课程改革都会促进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的更新,而教师观念更新的速度以及自身行为变化的力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和成败,教师是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的交流和给予恰到好处的点拨。教师扮演着导演的角色。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跟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之中的机会,在于营造一个激励探索和理解的气氛,在于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并且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展开讨论,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及时提示那些出现在学生
用心
爱心
专心
中的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因此,在新的形式下,教师应该更新观念,变换自己的角色,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把教育教学提高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来。
(未完,全文共2985字,当前显示7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