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论内部审计对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作用

摘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心和难点。文章通过阐述内部审计的发展演变,认为内部审计和公司治理的目标趋于一致,在指出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从各个角度论证了内部审计对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国有企业;公司治理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于1941年成立时,两位创始人曾说:“需要产生了内部审计,并使之成为现代企业中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任何大企业都不能回避它。如果它们现在还没有设置内部审计,迟早都会设立。而且,如果按目前的状况继续发展下去,它们将不得不很快建立起来。”而国内外公司治理的实践也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公司治理是实现企业目标和价值的有效途径,其宗旨在于为公司谋求更大的持续性和市场竞争优势,而合理的制衡机制是公司持续高效顺利运转的重要保障。随着不断参与增加管理价值的管理链,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目标日趋一致,构成了公司治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最大保障,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愈加密切。作为委托代理关系中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机制,内部审计通过履行监督和评价职能,促进受托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已经成为公司治理极具价值的资源。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和演变

20世纪40年代,随着管理层级增多、企业规模扩张和管理人员经济责任的加重,现代内部审计应运而生,其产生的理论基础是两权分离下的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内部审计最初在财务领域开展,主要肩负监督、鉴证受托财务责任,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拓展,1993年版的iia《内部审计实务准则》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义为监督和评价。而2001年最新版的iia《内部审计实务准则》更是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它们的效率,帮助组织实现目标。”这一全新的定义将内部审计的范围延伸至企业风险管理和公司内部治理领域,认为内部审计是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及治理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的目的是防范风险,实现经营目标。与该定义相对应的是,增值型审计在全球迅速兴起,已经成为组织价值增值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内部审计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7年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成立,并于同年加入了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相比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较为迟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初步确立的大背景下,随着国企改制和股份公司治理的不断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发布了《内部审计准则》,并相继发布了《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一系列配套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促进了我国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我国《内部审计准则》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该定义与iia1993年版《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评价职能基本一致。这说明,我国内部审计正处于国际内部审计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中期水平,过渡到增值型审计阶段是今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未完,全文共5848字,当前显示13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