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忧患意识思考

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很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任务,增强忧患意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根本上说,增强忧患意识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所决定的。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十六大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深刻分析了我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必须长时期艰苦奋斗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和我们党肩负的庄严使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陶醉于已有的成绩而稍有懈怠,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而止步不前,没有任何理由满足现状而不思进取。为此,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再次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清醒地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给我们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我们肩负的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风险,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增强忧患意识有着丰富的内涵。概括地说,忧患意识既是执政兴国的重要价值理念,又是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和行为方式。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价值理念,就是居于安全、成功时要时时刻刻想到危难、创业时的艰难,从而才能发展,才能兴国。古人对于祸福安危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忧患意识的价值核心即在于从安中把握危,从福中看到祸;此乃是执政兴国之正道。忧患意识作为执政兴国的行政态度,首先是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功有时就是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因为繁荣稳定,容易使人感到志得意满,进而骄傲放纵。因此,于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务必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吕氏春秋·慎大》说得好:“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故也。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其次,忧患意识还包含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态度。《孝经》道:“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未完,全文共3633字,当前显示12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