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中小学课程改革情况
调查报告
县委政研室:
8月14日,我局收到了县委办公室转批的《关于开展全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的通知》,随即我们便安排教研室围绕“中小学课程改革”这一教育核心专题展开调研。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听取全县21个乡镇中心校。36所中学校长、教师代表600余人次的反馈意见,涉及课程开设、常规教学、教育热点等领域的问题,现就诸领域的工作现状、主要问题、改革措施报告如下:
一、开齐课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只有开齐开好课程,才能确保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从而保障每位学生全面发展,形成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
1、我县中小学三级课程体系基本完善。
总体上看,国家级课程中的必考科目开设齐全,课时足。涉及小学语文、数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高中除了开齐初中上述科目外,还有艺术鉴赏课、体育、技术在内的基本能力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是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创办学校特色的有力保证,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6.8%。我县地方课程根据市教育局指导意见,开
1设了“民族文化”、“安全教育”、“人生规划”。全县学校课程开发已迈开可喜步伐,小学平均每校开设3门;初中平均2门;高中平均5门。涉及“传统文化”、“艺术探究”、“水浒文化”、“武术”、“自然探究”等领域。近年来,我县于学校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努力:教研室幼教教研员张英华同志主持开发的《幼儿园快乐阅读》于2012年3月荣获山东省课程资源研制开发“三等奖”。
教研室主任赵西安同志主持编写了《说水浒爱家乡》读本,于2008年6月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3月荣获山东省课程资源开发“二等奖”,向全县中小学推荐使用。
涌现出一批特色学校:陈坡乡希望学校,在“艺术探究”、“传统文化”、“体育与健康”、“地方戏曲”等领域开发了24门学校课程,实现了两个“百分之百参与”,即教师百分之百参与,学生百分之百参与。经过近五年来的实践表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得到了良好发展,辍学率大大降低,中考成绩逐年上升,2011年全县第四名,去年第三,今年第二位。曾与2009年、2012年两次承办菏泽市特色学校现场会,《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报》、菏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做了相关报导。唐庙乡邓垓小学的粘贴画、中心小学的剪纸、卡通画;张营乡张官屯小学的戏曲;丁里长乡张庄小学的竹杆舞;县直机关小学的“经典阅读”,大人中学“太极拳”等课程开设达到全市一流水平。被评为“菏泽市精品
2课程”,我县义务教育课程质量稳步上升,自2008年以来连续五年中考成绩居全市第二位,今年居第一位。近三年来,我县被市教育局分别授予“小学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初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今年5月,省教育厅授予我县“教科研先进单位”称号。
2、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课程开设方面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课程开设不齐。主要是考查科目包括音乐、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其原因主要是校长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重考试科目,轻视考查科目;重国家课程,轻地方与学校课程。再者,师资不齐,尤其偏远农村中小学,缺乏专职教师,约有15%的农村小学未开设音、美课;20%的中学音、美课时不足。研究性学习课程、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教学评价滞后,90%以上的中小学未正常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未完,全文共6298字,当前显示14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