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最终定稿]
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莱芜城乡公交一体化启动8月12日莱芜市出台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的实施要求,依照“政府规划指导,企业规范运作、自负盈亏”的原则,由市内两家公交运营企业自筹资金9000余万元,对原有通往区、镇(街道)、村及旅游景点的98条个体客运班线、340辆客运班车,逐步实施一次性货币收购和线路改造。首条改造并投运的k206路“莱城至大王庄(大槐树)”线,主线全程约45公里,沿途设立38个停靠点,投入44座豪华空调车10辆,票价为3元、2元(12公里以内),每30分钟发一班,均为无人售票。这条线路还以寨里镇、大王庄镇、大槐树村为节点(中转站),开设了三条公交支线,投入22座中巴车15辆,由节点向周边村庄延伸,票价为1元,每村日均发车三班以上。所有公交车均实行定线、定班、定点、定时运营。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按照“收购一条、改造一条、开通一条”的方式,逐步在全市建立起以城区为中心,覆盖全市所有镇、村的城区公交、城乡公交、镇村公交三个层次有机结合的公交网络体系,实现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算一笔经济总账,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约出行费2600余万元。”
成武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经营模式实现了创新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整体部署,成武县交通局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特色突出的原则,不断完善城乡公交一体化网络,加大乡镇客运站建设步伐。2009年,新建了伯乐、天宫两处乡镇客运站,对已建成的9处乡镇场站重新进行了改建或扩建,新成立了政务信息服务中心,统一了外观标示,配置了各种便民服务设施,新上多媒体室,启用了电子网络办公系统,开通了内网和外网,达到了全省乡镇客运站“四位一体”建设标准。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乡镇客运站的综合服务职能,内设立了农村客货运管理、货物源头管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物流运输服务办公室和综合信息服务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使乡镇客运站的整体形象得到提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一举成为农村货运的“防御站”、农村物流的“中转站”,遏制超限超载车辆进入村级公路的“保护伞”,运输农村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转运站”。到2008年底,全县开通农村客运线路46条,投放线路班车159辆,设立乡村客运停车点430个,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12处乡镇,470个行政村的城乡客运网络。近年来,成武县交通局陆续启用城区两处城乡客运总站和12处乡镇客运站,要求159辆城乡客运班车全部进站经营。城区客运班车进站经营由客运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所有客运班车必须从东西两处城乡客运总站循环发车;乡镇客运站班车进站经营由各交管所抽调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管理。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所有班车全部实行进站签到卡和微机售票管理制度,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线路、统一车型、统一票价、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循环发车的目标,从根本上解决了城乡客运班车沿路乱停乱放和广大乘客露天候车问题,使乡
镇客运站成为农民出行的温馨港湾。
(未完,全文共4967字,当前显示124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