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医改的摸索与困惑

发达国家的医改思路与经验

——孙晓明教授在上海医院管理协会首届年会上的讲演

全球范围内医学模式的转变,导致了对基本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视。事实上,人们大部分的疾病不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who指出,只有10%的疾病需到现代化的大医院救治。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的保健服务、尽量减少危险因素对个人健康的伤害等等,这些都是在社区和家庭,通过基本卫生保健服务而获得的。

基本卫生服务是一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基础,使病人就医时在地理上是接近的、使用上是方便的、价格上是适宜的、关系上是亲近的,这将成为全球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跨入21世纪,世界各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了热点问题,中国也到了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一个争论不休的世界性难题始终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建立一个更为科学的医疗卫生体制,全面而合理地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使医疗卫生体制更符合公平、可及和高效原则,而医疗支出费用又在政府、社会、个人的可承受范围之内。曾负责美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希拉里·克林顿在她的回忆录中写到:“这个难题犹如人类社会政策领域的珠穆朗玛峰。”

这就十分需要我们从理论高度以及发达国家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中,重新审视我们当前面临的矛盾和困惑。

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国家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公共政策学理论对医疗卫生体制加以研究。这一研究体系在近20年里发展迅速,很多著名大学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所和学科群体,并通过研究和实践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一、发达国家医疗卫生体制的思想基础

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自由经济学三种理论对发达国家卫生体制建立产生的影响最大。

一个世纪以来,医疗卫生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深受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公共政策学等学科的理论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经济学理论,这是各国分析和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

在众多经济学理论中,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自由经济学三种理论对发达国家卫生体制建立产生的影响最大。

1920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标志。福利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社会保障理论三点基本价值取向,即公平性、普遍性和福利性,对各国社会保障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到1942年,英国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弗里奇教授发表题为《社会保障及有关的服务》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社会保障的三个核心原则,即普遍性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和全面保障原则或公民需要原则,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社会保障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福利主义、福利国家,伴随着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今后福利主义思想还将对世界各国的医疗服务和医疗保障体制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未完,全文共7092字,当前显示11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