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防洪的危害及对策5篇范文

防洪的危害及对策

防预洪水灾害的对策、措施和方法。研究对象为洪水、河道、洪泛区、洪灾和防洪技术。防洪是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保障,是水利的重要组成部分。防洪标准视防护对象的重要性、洪灾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国家的经济实力而定。一般以某一重现期(水文事件发生频率的倒数)的设计洪水为防洪标准,如百年一遇洪水;也可用实际发生过的洪水作为防洪标准。简要阐述

防御洪水危害人类的对策、措施和方法。它是水利科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洪水自然规律,河道、洪泛区状况及其演变。防洪工作的基本内容可分为建设、管理、防汛和科学研究。

洪水危害

洪水是一种自然现象,常造成江河沿岸河谷、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海岸地带的淹没。但由于洪水现象的周期性和随机性特点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地带被淹没的范围和时间既有一定的规律性,又是不固定的和有机率性的。这些受洪水泛滥威胁的地带,大多仍可被人类开发利用,从而出现了洪水灾害(见水灾)和防洪问题。洪泛区又常具有适宜发展农业与其他经济事业的优越条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洪泛区的开发利用日益扩大,有些地区还逐渐成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开发的洪泛区常成为其主要经济区。如日该国洪泛区占其国土面积的10%,居住人口一半以上,聚集财富占72%,且有愈益集中的趋势。荷兰国绝大部分为平原,约有24%的土地低于海平面,80%的土地靠海堤保护。苏联有5%的土地受融雪、暴雨、冰凌洪水为害,平均每年有5400~8100万亩受灾。中国国土有10%左右的面积位于河湖沿岸及滨海三角洲地区,居住着约50%的人口,工、农业产值已分别占全国的70%与60%,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因此,防洪在很多国家的江河治理中被列为首要或主要任务。历史沿革

在原始公社与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只能适应水的特性,趋利避害,即"逐水草而居,择丘陵而处"。进入封建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步采用土堤等简易工程措施防御洪水,并在一些河流上逐步建成堤防工程,发展较快的地区还开展了综合性的防洪治理。如埃及、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都有悠久的防洪发展史。公元前3400年,埃及美尼斯王朝的第一位法老即开始在尼罗河上筑堤防洪,保护首府不受洪水灾害。古巴比伦公元前20世纪在幼发拉底-底格里斯河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筑堤防洪,并引洪灌溉。

中国古代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鲧障洪水",大概是用堤埂把居住区和耕地保护起来。禹则进一步采用了"疏川导滞",汇流入海的治水办法,即疏通主干河道,导引漫溢出河床的洪水入海。战国时,黄河下游堤防已较普遍,各诸侯领域都各自修有长堤保护。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实行"决通川防",即将黄河下游各诸侯领域内分散的堤防改建成统一的堤防。江浙一带河口、海滨,秦汉

时已开始筑海塘(海堤)防潮。到汉代筑堤、堵口,开渠技术都有较大进展,并开始出现多种措施的综合治理。如西汉时期,郭昌在黄河下游裁减弯道三处。唐代在海河流域永济渠(即以后的京杭运河的一段)以东开挖减河,增辟新的入海水道,并在永济渠以西,利用大量的洼、淀滞洪。明代潘季驯在黄河下游修建崔镇、徐升、季泰、三义等四座减水坝(即溢洪堰)分减洪水;在淮河修筑高家堰使原沼泽地形成了洪泽湖,用以调蓄淮河洪水。


(未完,全文共5874字,当前显示13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