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商业银行应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第二章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宏观经济分析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1]全会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和完善税收制度。同时,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来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2]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一个经济稳步增长的时期,但相对于几年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中国经济具有十年一周期的特征,新周期中经济平均增速将下降,经验的看,未来10年平均增速8%,波动区间7-11%。危机后中国经济才真正面临转型压力。当前经济触底走稳已成市场共识。“十八大”政策延续性强,并未改变中国过去设计路径。[3]

十八大三中全会后,我国依旧会采用“紧数量、低利率”的货币政策趋势不变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危机之后的通胀,物价房价的高涨,以及热钱的涌入,让中国经济在转型的十字路口面临更为复杂的境地。因此央行采取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这势必会对金融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而会给我国银行带来极大挑战。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经济格局重构的角度上看,人民币坚挺格局仍不会改变,但人民币升值趋势即使延续,也已是强弩之末。从投资角度来看,伴随财富增长,民众冒险倾向下降;经济潜在增速下降,企业高成长机会减少,风险-收益组合曲线下移。由于投资机会问题,权益投资仍是主要投资方向,风险偏好下降意味着市场对大盘蓝筹的投资偏好上升。

通过35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奇迹,这是不争事实。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现在的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宏观经济条件下,银行对财会人才的要求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我国各行业面临着巨大的

机遇和挑战,许多行业都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甚至是改革。就银行业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这意味着,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家民营银行。即使是普通人,在以后也可以通过持有股票等方式进行投资。这对整个银行业来说,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经我们调查分析,在十八届三中全会过后,银行业将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专业的人才队伍成为了各个银行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未完,全文共5927字,当前显示12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