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会治理的观察与思考
乡村治理工作的调查与建议
尊敬的各位领导、委员、
同志们:
乡村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富裕的重要保障。准确掌握乡村治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对推动我县新农村建设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加强乡村治理工作做个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批评指正。
一、我县乡村治理的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在加强乡村治理上,县委县政府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在全县推行“村为主、乡负责、县统筹”的乡村综合治理机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撬动一个经济杠杆,确保有钱办事。近三年来,我县分别按每村4万元、5万元、6万元拨付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有力保障了村级组织的规范有序运转,特别是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试点以来,有力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镇每年从村级转移支付中列支8000-10000元用于农村综合整治,确保了环境卫生工作经费。
(二)调动镇村两个积极性,确保有人管事。通过乡镇班子和村级组织建设,全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全县各村基本上配备了村组干部兼任的安全生产信息员、森林防火联络员等,破解了“无人管事”的困局。如***镇***村建立由党支部牵头、全体党员参与捐资的扶贫解困互助基金会,筹集救助资金13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3人,得到了老百姓的全力支持和拥护。
(三)明晰县乡村三级职责,确保责任下沉。通过“县统筹”的财政杠杆作用,落实乡村治理工作责任。如***镇突出抓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重点产业、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综治和信访维稳、计划生育、稻田抛荒整治、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纳入镇对村的考核范畴,从村级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2.5万元与考核得分直接挂钩,严格责任捆绑,从严考核,将责任真正下沉到村。
二、乡村治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一是传统治理思维根深蒂固,村民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二是青壮年和乡村精英大量外流,农村留守人员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增加了乡村治理的难度。三是乡村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模式陈旧,工作方法单一,乡村关系失衡,村级管理矛盾多,困难大,村组建制不合理,村组干部后继乏人,部分地方宗族势力严重等,制约了乡村治理工作。
(未完,全文共3202字,当前显示9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